东北网鸡西2月18日电 也许人们不会知道,在鸡冠区中心地带,每天穿梭其中的、看似寂静无声的北山社区,却是由33栋楼房和一小部分平房组成的大居民区,它是一个拥有着3366户、9826名成员的大家庭,在这里,有那么多平凡而又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在续写。
百岁老人的幸福生活
家住北山社区的张志清老人出生于1906年,现在算来已经有103周岁了,可是依然精神矍铄。当看到记者来采访,她高兴地摆摆手让记者坐到她的床边,老人耳朵有些背,只能由74岁的儿媳张云芳替她代言。
张云芳老大娘说,1958年她和张志清老人的大儿子结婚时,就是张志清老人和四个儿女一起过,公公早在土改前就去世了。是婆婆一个人把儿女拉扯大的,一个孤寡的农村妇女走到今天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那时的日子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可是婆婆依然没为苦日子发过愁,在张云芳的记忆中,婆婆总是快乐的。他们成家以后,她和丈夫上班,婆婆在家操持家务,有了孩子以后,婆婆又为他们拉扯了四个孩子。三个小姑子结婚后,婆婆又为小姑子拉扯孩子,婆婆四个子女的后代都是她帮助拉扯大的。现在,婆婆的重孙也都上大学了。结婚50多年来,婆婆从没跟她红过脸。
谈到长寿秘诀,张云芳老大娘说,过去家家都困难,吃的几乎都一样,就是家常便饭,在操持家务中就过来了。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国家还每个月给百岁老人一百元的补贴,儿女也经常给她买一些营养品,每天早晨起来先喝黄瓜子粉或豆粉之类的补养品,再加一块蛋糕就是婆婆的早餐。午餐多是和家人一样,只是蔬菜要更烂一些,偶尔还会吃一些炖的很烂的肥肉,因为婆婆一口洁白的牙齿是镶上去的。晚餐就更简单了,婆婆仅吃点粥和菜,外加小半盅白酒。
婆婆还有一个习惯就是自从儿子搬到北山楼房居住以后,每年夏天都要到大姑娘家的平房去住一段时间,看看老邻居,侍弄侍弄花草,冬天再回到楼房来居住。80岁前婆婆还自己洗洗内衣,之后就不再做任何事情了。婆婆特别喜欢人多,每当孙男孙女来看她,她特别高兴,记忆力也非常好,每当发现孙男孙女新添置了衣服,就会用手摸摸,问问什么时候买的。要是给她买了新衣服更是高兴得像个小孩似的。
提到健康,张云芳老大娘说,在她的记忆中婆婆从没住过医院,有个头疼脑热的吃点药也就挺过去了。只是年前在上卫生间的时候把胯骨摔断了,在医院小住了几天,现在已经长好了,起来躺下都没事,也不疼了,但还是不敢下地。说话间,张志清老人还在床头的柜上拿糖给记者吃,并又往床里挪了挪,让刚进来的孙女也坐在她的身边,她摸了摸孙女的衣服说:“又买新衣服了,还有一个大兜子。”当记者临走要为她留一张照片时,张志清老人又露出了她那慈祥的笑容。
令人称道的好婆媳
61岁的任玉兰听说要采访她,高兴的提前来到了社区主任的办公室。提起儿媳胡立娟,欣喜的心情溢于言表。她说,儿媳从嫁到她家那天起,就像亲姑娘一样,每逢过年过节先想着我这个婆婆,她妈有的我有,她妈没有的我也有。说着她指着身上的衣服说:“这都是儿媳给买的。”最让她感动的是,儿子在绥芬河开木器加工厂,很少回家,儿媳就特意把她和老伴从西山的平房接到了自己家,并且生活费用都由儿媳承担,每天蔬菜水果都及时买回家,不管工作有多累、多忙,回到家里都是笑脸。
而32岁的胡立娟提到婆婆,也是满口的赞誉之词。从学校分流到社区后主管司法、民事调节工作。有时下社区忙的没时间吃饭,婆婆就做好后送到单位来,孩子出生后,婆婆又担负起照看孙女的责任,从不计较家务活干多干少。社区主任芮春霞也说:“刚开始人们不知道都以为她们婆媳是亲娘俩,在一起生活了7、8年,她们婆媳从没因为任何事情闹过不愉快。”胡立娟是搞民事调节工作的,她的以身作则也让很多当事人折服。今年春节,社区中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和60多岁的女儿发生了不愉快,找到了社区。胡立娟把老太太和女儿找到了一起,用婆婆对自己好的事例来劝慰她们母女,终于使她们母女和好如初。
的责任也更重了,为了搞好社区和居民的关系,做好政府和群众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北山社区着重在三个关系上抓好落实,把政府的声音传达下去,并把百姓的疾苦反映上来。
社区工作人员把居民的甘苦时刻挂在心上,认真做到了“三必访”和“三必须”,那就是换班的必访,换户的必访,换季的必访。并为千家万户建立档案和网络化资料,每逢双休日社区主任芮春霞、支部书记于运祥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分片入户走访,陈春萍、胡立娟孩子都小,就领着抱着孩子入户核实,副主任解海华、和淑香都是利用晚上无法入户走访的时间,上网下载资料到深夜,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任务。通过逐户走访掌握了每户的现状及人际关系,做到心中有数。
对换户和新搬迁入的住户或租房户则要做到特别知情。去年,社区内一家租房户趁房主外出旅游时搬家,并顺手牵羊把房主的摩托车带走了。邻居反映到社区以后,社区工作人员马上与派出所片警取得了联系,及时地追回了摩托车,并对其进行了守法教育,也使所有的房主提高了警惕。在换户中80多岁的王大娘原有的三个子女全部离世,去年老伴又去世了,她被寄养在单身的侄女家,靠亲戚救济生活,她很绝望。社区通过走访得知她已经入住到北山社区后,积极地为她申请了低保,老人领到低保以后感动的又是磕头又是作揖,社区还为她申请了医保,她逢人就说“还是党的政策好啊!民政干部、社区干部给了我生存的希望,我眼睛看不清,心里都亮堂啊。”
在换季必访时,社区的工作人员发现,耄耋老人徐大娘,大儿子是智残、腿残的双残人,二儿子有精神疾病又被火车刮伤,三口之家住在少年宫后面不足20平方米的平房里,靠低保维持生活,是社区换季必访的重点特困户,去年换季时,芮春霞主任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买东西看望徐大娘,发现徐大娘家的房盖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她们就及时地把这一情况向向阳办事处和民政局作了汇报,恰逢鸡冠区的领导到社区来调研,现场办公,当即拍板找施工队为徐大娘的房屋进行了翻修。房屋修好后,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区民政的同志捐款捐物、送米送面和取暖的一车煤,感动的徐大娘热泪盈眶,事后,徐大娘为社区、民政送上了表达心愿的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