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3月4日电 一名年轻女孩遭到男友虐待导致精神疾病,男方对女孩的惨境却置之不理,是妇联出面调解为其争取到治疗费用2万余元;一位八旬老人千里迢迢来鸡寻子索要赡养费未果,是妇联多次协调为她索回了2000元的赡养费;一位残疾妇女离婚后没有得到应得的财产,也是妇联据理力争帮她讨回了公道……这仅仅是2008年市妇联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众多案例中的几个典型例子。
2008年鸡西市妇联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定位新时期维权工作思路,致力于向社会化、多元化维权格局发展,构筑和健全妇女维权网络,为妇女撑起了一片天空。
妇女自身的法律意识淡漠、法律素质薄弱是处于被动维权、他人维权局面的一个根本原因。鸡西市妇联把普法作为维权工作的着力点,从鸡西市的242名妇女维权志愿者中挑选出10人组建“蒲公英妇女法律宣讲团”,借助他们的专业特长和公益意识,壮大妇联普法工作力量,为城乡妇女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注重以各种纪念日为契机,推动妇女法制宣传活动不断深化。在“三八”妇女维权月期间,深入到鸡冠区红星乡为农村妇女普法;“六一”儿童节,与鸡西大学文法系的维权志愿者深入滴道区兰岭乡,开展“六一律师志愿者留守妇女儿童维权行动”;5.15国际家庭日在红旗路开展残障人士法律义务咨询日活动;9月12日,与市依法治市办联合劳动、文化、国土资源等28个部门在凤凰广场开展了“普法、维权、促和谐”为主题的大型法律广场活动,并在报纸开设《妇联法律信箱》专栏、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进百村社区宣讲”、法律广场(大集)咨询等活动,一年中,全市妇联系统共发放《妇女权益保障法》100本、《妇女权益保障法学理论与实践》200本、法律资料1万余份,举办法律知识讲座50多期,培训妇女普法骨干500余名,开展法律大集(广场)80余期,在新闻媒体刊登妇联法律信箱10期,受教育公众达1万余人次。通过这些活动,使广大妇女的主动维权意识明显增强,自我维权能力有所提高,社会上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舆论氛围也越来越浓厚。
妇女群众利益无小事,市妇联把完善四级信访工作制度,提升信访工作质量,打造阳光信访窗口作为维权工作的切入点,向公众公布了维权投诉中心的电话和地址,指导各级妇联与专业法律志愿者联手建立妇女维权投诉工作站,在试点社区、农村建立了妇女维权工作岗,变群众上访为妇联维权工作者下访,直接接待妇女的咨询、投诉,维在法上,护在理上,把矛盾“抓早、抓小、抓了”。她们特别加强了流动妇女、老年妇女、残疾妇女等特殊弱势群体利益的维护力度,去年全市维权志愿者共为特殊弱势群体代理代书54件,先后为在鸡西遭受男友虐待致病的内蒙古女孩争取到治疗费,为遭受家庭暴力的残疾妇女争得了过错损害赔偿金和房产,为老年农村妇女争取到了赡养费,切实维护了特殊弱势群体的权益。一年来,各级妇联共接处来信来访来电506件,初信初访处结率达98%,防止恶性事件18起,开通妇女维权热线210条,妇女维权投诉站86个,妇女维权工作岗33个,筑起了维护妇女权益的第一道防线。
针对家庭暴力存在“投诉难”、“举证难”、“制裁难”的三大难题。作为妇女的娘家人和代言人,近年来,市妇联与各部门联手构建反家庭暴力维权平台,先后成立了“110”家庭暴力报警中心和家庭暴力人体伤害鉴定中心、妇女维权工作站、家庭暴力受害妇女儿童庇护所,在全市初步构建了反家庭暴力的社会化维权网络,形成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绿色通道”。去年,在“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前夕,市妇联与市委宣传部、公安局、司法局、检察院、卫生局、民政局七部门联合出台《鸡西市关于进一步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意见》,将有过配偶或同居关系的人纳入家庭成员的范围中,在公安局“110”家庭暴力投诉中,将家庭暴力列入单独统计项目,司法局对符合条件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法律援助,卫生部门对家庭暴力受害人进行及时救治,做好诊疗记录,保存相关证据,并协助公安部门调查等,使鸡西市反家庭暴力的社会网络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