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每天,高云志都要给妈妈换洗3—4次垫子。无论多累,他总是要烧盆热水为妈妈洗洗脚,以促进血液循环。记者 郭洪超摄 |
东北网鸡西3月9日讯 2月18日,记者敲开了位于鸡冠区新华小区的一户住宅,这就是高云志家。
在进门前,记者曾想,家有久病卧床的人,屋里难免会乱些,也难免会有些异味。但进屋后,却令记者吃惊:方厅铺着极普通的浅灰色地砖,大、小屋铺着眼下多数人家已不用的地革,地革虽已有些破旧,却擦拭得光亮照人。一个身材魁梧的年轻人正蹲在地上,洗着盆里的东西。
暖气上晾着几片病人用的尿布,大屋摆放着一张经过改造仅有30厘米高的旧床,床上坐着手扶一条长板凳的病人,她就是高云志的母亲程少荣。程少荣虽已患病多年,但精神头蛮好。她穿着干净的绒衣、毛裤,腿上盖着一床棉被,浅花图案的被罩没有一点污渍。脚上穿着一双雪白的袜子。她告诉记者,这全是儿子洗的。
记者与程少荣聊了近20分钟,高云志才擦干双手进了屋,他欠意地告诉记者:“刚才正忙着给妈妈洗尿布,现在洗完了。”
此时已是9点多钟了,可高云志却刚有了点空闲。他告诉记者,他早就起床了,起床后先帮妈妈洗漱,然后烧些开水,把妈妈换下的尿布泡上,再去做饭。饭做好了回头再来洗这些尿布。高云志告诉记者,为了让屋里保持干净,没有异味,每天他至少要洗3次尿布,多时得洗4次。每次洗完,还得放点盐,再用热水烫一烫。“这是妈妈用的东西,我必须洗得干干净净,这样妈妈才能更舒服些。”简单的话语,让记者体会到高云志侍候母亲有多细心。
程少荣是22年前患了结核性脑膜炎病后瘫痪的,那时高云志才9岁。13岁时,高云志开始照料母亲。那时他还小,做饭、洗衣服还都不太会。每天,他负责拎水,把要做的饭菜放在炕上,妈妈扒在炕上做饭、做菜。后来,他学会了做米饭,也学会了烙饼、炒菜。高云志笑着说:“包饺子挺难学的。每年过年,和面、剁馅、擀皮我都行,就是不会包,只能看着妈妈一个人包了。”
在家侍候病人,其实并不轻松。高云志告诉记者,正常的一天里,买趟菜,做两顿饭,洗三、四次尿布,晚上帮妈妈烫烫脚,半夜还得帮妈妈翻两次身,如果有事要办,还得更忙些。即使对母亲侍候得这样精心,高云志却还觉得有不足。“妈妈下楼的次数太少了,和外界联系也少多了,没办法,我们住9楼,我实在是背不动啊。”高云志说,去年,妈妈去做大病检查,他把妈妈一口气背下去,又一口气背上来,累得他几乎快喘不上来气了。
记者问:“你没找过工作吗?”
他回答:“我有力气,过去曾擦过车、装过车、当过学徒。但近两年,妈妈的身体越来越不好,自己在外面也不放心,所以就一直没出去工作。”
“没想过找个保姆来照料母亲吗?”
“过去曾找过,但总觉得不如自己侍候得好,再说钱也不少花,还不如自己侍候。”
“你有哪些爱好?爱玩吗?”
“平时喜欢上网看看小说,我从不打麻将,也不愿意逛街。”
记者问高云志,已经31岁了,是否想过找个女朋友?他有些腼腆地说:“没太想过,我没个稳定的工作,我们娘俩就靠妈妈那一点‘病老保’生活,妈妈又病成这样,这样的条件,谁跟咱还不得受苦啊!”一番话,流露出了小伙子内心的善良。
虽然生活有些艰难,但高云志却依然乐观。当记者就要离开时,他高兴地告诉记者,过一阵子,天暖和了,妈妈的身体会好一点,也有亲属要帮他找份工作。他说,那时,他们娘俩的生活会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