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京剧团的前身,是1953年11月组建的鸡西县恒山笑岩京剧团。这个剧团属于典型的小股子班,由18名艺人集股成班,以演出传统剧目为主,也经常邀请流动演员协助演出,经济自给,按股份、技艺分红。
1957年3月,经市主管部门批准,笑岩京剧团改称鸡西市京剧团,体制仍属自负盈亏单位,团址仍设在恒山区。这个时期经常演出的剧目有连台本戏《金鞭记》、《西游记》,传统剧《追韩信》、《长板坡》、《古城会》、《红娘》、《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等。
1962年初,市文化局将京剧团与评剧团合并,以市评剧团为演出基地,第二年京、评剧团又分为两个独立团体。文革前,市京剧团排演了新编历史剧《九件衣》、《还我台湾》、《佘赛花》、《三打祝家庄》和现代戏《明争暗斗》、《雷锋》、《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等。1964年初,京剧团排演的《首战平型关》参加省京剧现代戏汇演获奖;9月,排演的现代剧目《海防线上》连演70余场不衰,在全省现代戏汇演中被评为优秀剧目。
文革中,市京剧团的传统戏装被分掉、烧毁。1970年8月,鸡西市组建“革命样板戏学习班”之后,演出了《红灯记》、《交响乐沙家浜》、《沙家浜》、《杜鹃山》和革命现代戏《铁流战士》、《苗岭风雷》等。1976年10月,演出现代京剧《八一风暴》,受到全市观众好评。
粉碎“四人帮”后,市京剧团演出了古装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连续演出153场,还陆续演出了《宝莲灯》、《秦香莲》、《白蛇传》、《桃李梅》等几十个传统剧目和新编历史剧,被省文化厅评为省级先进剧团二等奖。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京剧团演出了新编历史剧《晋宫寒秋》、《琴海晶莲》,现代京剧《泪洒相思海》、《智擒美女蛇》、《为了光明》,儿童剧《甘罗拜相》等,还整理演出保留剧目《金鞭记》(六本)、《李逵大闹东平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