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全国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启动年,也是鸡西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有效化解各种风险,保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市委紧紧围绕“保增长、抓项目、调结构、重民生”的主题工作,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形势,自觉把学习实践活动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克服经济发展困难结合起来,科学谋划全年的经济工作。
1、做到“五个坚持”谋发展。一是坚持保持增长速度和提高质量效益相统一,在“好”的前提下,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二是坚持推进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和扶持就业创业相协调,进一步增强经济竞争优势和吸纳就业能力;三是坚持扩大内需为主和稳定外需相结合,进一步推进对外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四是坚持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化城乡生产力布局,推动场县、区矿合作共建提档升级,加快一体化发展;五是坚持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促进,充分调动各类市场经济主体的创业热情和创造激情,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内在活力。
2、强化“四个推进”谋发展。一是突出抓好50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继续推进青龙山水库、国家级大型优质水稻基地、“两江一湖”灌区等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力度;二是突出抓好煤电化工业园区配套工程,继续推进大唐B厂热电联产、华电密山电厂、华电虎林风电厂、密山热电厂、龙煤集团(鸡西)煤层气综合利用发电、永庆煤化工等重点煤电化项目,进一步加大新型能源基地建设推进力度;三是突出抓好对外开放战略升级,重点推进民用机场、跨境铁路、重点公路建设工程、进出口加工园区等大项目,进一步加大新兴区域性国际通道与进出口加工基地建设推进力度;四是突出抓好生态文明,重点推进循环经济、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三棚一草”改造、输水管网改造、城市热网改造、污水垃圾处理、城乡绿化工程等项目,进一步加大新兴生态旅游城市建设推进力度。
3、突出主题实践谋发展。一是“保增长”。坚持“好”字优先的前提下,继续把“快”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努力保持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指标较快增长;努力使可能下行的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不下滑或控制在最低限度,积极组织好煤炭、钢铁、机械制造等受影响企业的生产,加强对外贸易,全力保稳定、促销售、求增长;大力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新兴替代产业,拉动经济增长;抓好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努力保持当前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好势头。二是“抓项目”。把2009年作为我市的“大上项目年”,加大项目开发、项目引进和项目推进力度。首先,围绕立市富民、壮大财政实力,大上一批财源型项目;围绕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大上一批产业提升型项目;围绕打基础、增后劲,大上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基础型项目;围绕造福百姓、促进和谐,大上一批民生型项目;围绕扩大开放、推动对外经贸战略升级,大上一批外向型项目;围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大上一批生态型项目。其次,认真研究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导向和总体布局,及时调整项目发展方向,超前研究、超前谋划,加强与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资金和政策支持。同时,把招商引资作为上项目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进一步加强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承载能力,吸引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落地”,促进资金、技术、人才要素向园区流动,尽快形成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再次,进一步落实项目推进责任制。继续实施市级领导领衔负责制,强力推进。三是“调结构”。首先,按照中央和省委提出的具体发展措施,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竞争优势,着力提升能源化工、新型材料、机械加工、食品、医药五大优势产业;认真落实中央和省改善农业生产设施和农民生活条件的各项措施,大力发展以水稻为重点的绿色食品产业和畜牧中轴产业,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培育具有北国风光特色的旅游业、内外贸易和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全面发展。其次,按照省委八大经济区布局和发展方向的要求,以整合域内市区、矿区、垦区、林区资源,激发要素活力为重点,要大力优化区域结构。逐步形成以“三五五”工程为依托、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主体的煤电化产业聚集区;以国际贸易物流园区为中心、两个陆路口岸为前沿、两条国际通道为支撑的对俄贸易集散区;以实施50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为载体、以建设650万亩兴凯湖优质绿色水稻产业带为重点、以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群为支撑的优质农产品开发区;以兴凯湖、乌苏里江为龙头,以生态、养生度假为品牌的北国特色旅游集合区等特色鲜明、功能突出的区域发展格局。同时,大力支持和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实现民营经济优化升级。四是“重民生”。全市实现新增就业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使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力争全市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参保人数达到16.7万人、19.6万人、41.2万人、16.7万人、9.5万人。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三棚一草”改造,全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城市棚户区改造50万平方米;煤矿棚户区改造100万平方米;农村泥草房改造1万户、85万平方米。加强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加强社区和农村卫生工作,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加强和谐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好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供热、供水、道路等问题,努力构建宜居、宜创业的环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天然林生态保护工程,强化水土流失治理和植树造林工作。大力抓好“平安鸡西”建设,加强科学管理,坚持从严管理,全面推进煤矿企业标准化建设。强化交通、消防、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安全生产和监管。抓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全力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解决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