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沿海等地区饱受世界金融危机困扰之时,受影响相对较小的东北地区正借机悄然启动金融发展战略。
4月18日,沈阳市政府主持召开的《从国家战略高度加快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课题报告论证评审会在京举办。
这次论证会,由沈阳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顾春明亲自挂帅,带领沈阳团队共计17人;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财办、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办公厅、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等单位评审委员共计16人,对“从国家战略高度加快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课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和评审。
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课题着眼于国家富强和长期发展以及服务东北振兴,提出以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为核心加快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主张,并给出了一系列极有价值的政策建议,是一项有较高理论水平和重要实践意义的科研成果,对加快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启发性和指导性。
同时,评审委员会建议将课题成果尽快运用于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实践之中,切实发挥课题成果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以期收获更为丰富的实践成果。
这次论证会,被业内人士认为是自2003年“振兴东北”的国策出台后,沈阳争做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第一次高调亮相。
在东北地区,除沈阳之外,还有哈尔滨、长春两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大连,这四个引人注目的城市,在“谁将是东北金融中心”的问题上,注定要进行一番激烈的争夺。
金融中心纷起,惟缺东北
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早已不是个新鲜话题。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处于经济成长中的国家或地区,客观上都需要而且必然会出现若干个经济中心城市,以引导资源、聚积能量,推动本国或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而金融中心一旦形成,将发挥其巨大的资本集聚和辐射功能。
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在中国经济转轨和与世界经济加速融合过程中,国内各经济中心城市争建金融中心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是从1992年中共十四大将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正式确立为一项国家战略以来,国内旋即拉开了建设金融中心的序幕。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中国加入WTO以后,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天津、重庆、武汉、济南、广州等城市相继提出建设金融中心的设想,并逐步成为近几年国内主要经济城市开展竞争的一个突出现象。
相关人士向记者分析,在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之后,目前,中国金融中心建设的整体布局和竞争格局已初步显现:上海、北京和深圳分别依托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在金融中心的竞争中逐步表现出比较优势;天津、广州、杭州、南京、重庆、成都、西安等经济中心城市对区域金融资源集聚的作用和意愿也在逐渐加强。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今年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意味着已基本确立了上海作为国际金融市场中心的地位,着力打造人民币金融产品定价中心,并在加快金融市场国际化的步伐;而北京已成为全国金融政策决策、金融监管和信贷资源控制与配置中心;天津由于在中国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中被定位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北方经济中心,尽管天津至今未提出建立金融中心的目标,但其未来的金融发展对北京的竞争效应将会逐步显现;深圳拥有相对完善的现代金融体系,在与香港进行金融交流和合作上具有区位优势,而且重点发展中小企业版和创业板市场,逐步与上海主板市场的发展形成了一种互补关系。
各个区域的中心城市在金融领域几乎都有了自己的明确定位,但是在东北区域,尽管金融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但综合来看,东北地区目前正缺乏打造整合其局部金融资源的强有力的“金融中心”抓手。
建东北金融中心“条件成熟”
随着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伦敦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上提出,要加快推进相关改革,重建国际金融秩序,我国一系列加速金融改革的举措在近期有所体现。先是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4月8日,又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5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为人民币实现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而4月18日在京举办的课题报告论证会,让“以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为核心,加快将沈阳建设成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地方愿景得以成为公开议题。
据介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课题研究是从2008年10月起开始的,期间,课题组成员多次到沈阳市尤其是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考察调研,经过半年时间的反复修改才完成了这份长达9万多字的课题报告。
记者注意到,这份课题报告从全国区域经济的总体布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实需要,以及从辽宁的区位条件、经济基础和金融业发展状况,提出“以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为核心,建设东北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具备”的结论。
论证会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毅对此表示赞同:“加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非常必要。东北地区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和其他地区比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相比,缺乏可以辐射全区域的核心城市。而且长期以来,东北地区各地区经济各自为战、产业雷同状况比较明显,缺乏区域分工。因此,从宏观层面上,应积极考虑培育龙头性的核心城市,特别是区域性金融中心。”
论证会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慧炯在反复研读了课题报告后表示,“仅有工业和制造业本身的发展,东北振兴会很困难。在全球化过程中,任何国家和区域发展,都离不开金融,因此,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具有紧迫性。”
沈阳优势何在?
但是,在东北的四大城市——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中,谁能真正担当起东北金融中心的重任?
黑龙江省会哈尔滨,是中国北方的大城市,地处连接俄罗斯的重要通道,有直通莫斯科的国际列车。此外,这里还是中国的大型重工业基地。虽然跟沈阳一样都是地处东北的老工业基地,却是东北思想比较开放、前卫的城市,具备金融产业发展所需的“气质”优势。
吉林省省会长春,地处东北中部,“中国一汽”的存在,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城,对国家重点扶持的中国汽车产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汽车产业特有的产业链条优势,对长春的金融产业发展潜能无穷。
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的大连,作为中国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由于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两分,而无须上缴省级财政,在经过近些年突飞猛进的发展之后,其金融优势也不容小觑。种种迹象表明,在东北的几大城市中,大连是唯一有明显实力与沈阳竞争东北地区金融中心位置的城市。
“跟其他三个城市相比而言,沈阳作为东北地区金融中心的优势更为突出。”据沈阳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共沈阳市沈河区区委书记张晨介绍,在区位优势上,沈阳是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且处于东北亚的中心节点,与日本、韩国、俄罗斯和蒙古等国家的许多重要城市均处于等距之内,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经济实力上,近几年来,特别是中央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之后,沈阳市GDP年平均增长幅度保持在1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连续多年实现30%以上的增幅,均位居国内副省级城市前列;同时,沈阳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市有各类金融机构75家,金融网点1100余个,从业人员5万余人。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400亿元,贷款余额3300亿元,各银行机构票据交易量占东北三省的2/3,货币回笼量居国内各大城市之首。
“目前,沈阳已成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存贷款余额、保险深度及保险密度、金融机构数量、金融开放度等主要金融指标均居东北地区前列,区域性金融管理中心、金融业务中心、金融调控中心的地位不断强化。”张晨表示。
记者还注意到,人民银行主管东北三省金融的分支机构都设在沈阳。沈阳是国内除上海陆家嘴国家级金融贸易开发区之外,国家惟一批准的以金融商贸为产业定位的省级开发区——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的所在地;国家《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沈阳产权交易中心,建立面向东北地区的产权交易市场”。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课题组报告称,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是中国除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唯一的以金融商贸为属性的省级开发区,将沈阳建设成东北区域金融中心,既是我国积极应对全球金融格局调整采取的战略步骤,也是优化我国区域金融布局并以此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评审委员费洪平也认为,将沈阳建设成为东北金融中心,对于推动东北地区的金融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尽管评审委员会一致认同沈阳是最适合发展成为东北金融中心的城市,但是与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和北京、深圳等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中心相比,沈阳在金融机构密度、金融资产总量、金融辐射功能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对此,沈阳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共沈阳市沈河区委书记张晨却非常乐观,“虽然差距存在,但是这种差距正在缩小。也就是说,从东北经济区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客观需要来看,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开发建设的潜力应是十分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