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证券报报道,5月份18个交易日内,中国证监会频繁出台事关市场发展的一系列基础性制度建设措施,以改革焕发市场服务国民经济的功能,以发展促进市场实现更高水平的稳定,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呼应。
重大政策得到市场积极回应
刚刚过去的5月堪称重大政策规章频发的一个月——5月14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修订后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和《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两《办法》因应积极稳妥推出创业板的需要进行了必要修订,经广泛征求意见,在取得社会广泛共识的基础上正式发布,标志着创业板制度建设近半;5月22日,证监会就《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广为社会关注的发行体制新一步改革破题。
与此同时,5月9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就《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公开征求意见,对创业板市场信息披露、股份限售、保荐机构责任、退市制度等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5月12日,证监会公布了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结果。5月13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基金管理公司开展特定多个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有关问题的规定》,基金“一对多”专户理财即将开闸。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重大政策规章——尤其是创业板和发行体制改革相关政策规章——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回应。5月上证指数月度涨幅6.27%,从月初的2486.69点,上涨到月末的2632.93点,从月线上看,实现了今年以来的五连阳。
“逆势而为”底气何来
当全球金融风暴仍在肆虐,国民经济触底反弹之时,证监会上述重要政策规章的出台,粗看似有“逆势而为”的味道,细加品味,则不难发现其底气所在。
首先,从指导思想上来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证监会一直秉持的重要方针,即是重要改革措施、监管制度安排、创新业务和产品的推出,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维护市场稳定运行和国民经济稳定运行这个大局。
其次,由创业板起航至发行制度改革,所涉方案无不经过长期扎实准备,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完善。市场既有强烈呼声,监管部门则详加调研,充分听取、广泛吸收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在反映市场和社会总体需求的基础上,在市场和社会形成总体共识的基础上,成熟一个,推出一个,自然会得到市场的充分消化和积极响应。
第三,重大政策的出台,充分考虑了市场的承受能力,坚持了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坚持了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促进长期健康发展的统一。不难理解,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形势下,推出创业板和改革发行制度,对于焕发资本市场活力,服务于国民经济“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需求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所谓“逆势”,不过是对市场外部环境某一侧面的评价,逆势其实为市场实现新发展提供了机遇,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理解,证监会所为其实更应被视作积极主动、顺势而为之举。
形成新的“稳定观”
若以5月证监会的政策“攻关”作为取样,结合近年来证监会力行的多项改革措施加以分析研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证监会正因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形成新的改革观、发展观和“稳定观”。
正如证监会高层一直强调的,维稳并非回避矛盾,改革可能存在风险,但只有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以发展焕发资本市场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功能,才能实现资本市场更高水平的稳定。
应该说,这种“更高水平的稳定”,才是全面的、历史的、动态的稳定观,才是在复杂形势下对国民经济高度负责、力争有所作为的稳定观。
这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中的宝贵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