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的武汉经适房6连号严重造假事件,让经适房的公平公正问题再次处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不可否认,经适房作为一种住房保障手段,的确发挥了一部分住房保障作用,解决了一部分人的住房问题,但随着媒体曝光越来越多的经适房在建设、使用、分配过程中的造假事件,使人们对经适房能否真正发挥住房保障作用,以及能否保证公平问题产生了怀疑。
按照早期提出的住房改革思路,取消福利分房,发展商品房市场,并提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保障性住房。但由于一些地方落实保障性住房政策不力,房地产在高速发展过程中问题频现,诸如拆迁纠纷、房地产腐败等。地方片面追求土地财政、房地产领域的腐败以及投资性需求旺盛等因素,导致房价高涨。
高房价压力之下,百姓不堪重负,迫于舆论压力,政府开始对房地产进行调控,并着手建立商品房、经适房、限价房、政策性租赁房、廉租房这样一个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
实际上,现在的住房政策或许已经走入了一个误区,甚至有违房改初衷的嫌疑。由于限价房和经适房在户型、选址方面的因素以及分配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公问题,导致这些政策无法真正有效地发挥住房保障作用。因为,不少人在购买限价房和经适房后,一旦经济收入能力提升,为改善住房品质,仍然会去购买商品房,如果没有商品房的大发展,人们如何去改善住房品质呢?不少限价房和经适房实际上也只是承担着过渡居住功能,既然如此,政府何不在住房保障上采取以租为主的方式呢?这样也有利于增加保障性住房的流动性,惠及更多的目标人群。
当前的住房保障市场是以户籍为主的住房保障制度,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农村到城市打工,以及转换城市工作的人群也越来越多,这部分人群的住房保障在不少城市也难以得到体现。单纯以户籍来划分是否具备购买保障性住房资格也是明显不公平的,也不利于户籍改革的推进。
鉴于目前房地产领域的种种乱象,政府部门的住房保障思路有必要更新,即住房保障是让人们有房住,而不是买得起房,改善性住房需求,需要靠个人努力增加收入来实现。政府部门完全没有必要把住房保障体系弄得纷繁复杂,只需要建立一定比例的廉租房,满足人们过渡阶段的住房需求即可。通过大力发展规范商品房市场,提供更多的商品房供给,为更多寻求改善型自住、享受型自住、投资型置业人群提供相应的住房服务。政府可以通过发展商品房市场取得的税收和土地收入,来为廉租房建设提供资金。实现地方政府、开发商和百姓的三方共赢,以及保障住房和商品房两个市场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