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千企万岗”帮促就业百日服务大型对接活动签约大会上,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6000名新招员工在现场签订劳动合同,走上工作岗位(6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科 摄
新华网北京7月19日电(记者茆琛 李鹏翔 高原 张建新 沈洋 刘大江) 2008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10年寒窗苦,一朝就业难”,让很多莘莘学子心急如焚。对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十分关心,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难题,排忧解困。据了解,2009年的600多万应届高校毕业生中,已有415万人的工作有了着落,就业率达68%。
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访部分地区,发现应对和解决大学生就业这个广受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各地结合自己的实情,出台了不少“高招”,也显示出良好效果。
重庆:10项举措确保大学生就业率实现81%
7月19日,重庆市南岸区鸡冠石镇兴隆村刚上任的大学生村干部黄宇谦(左)在村民杜启秀家了解情况。黄宇谦是西南政法大学毕业生。新华社记者周衡义摄
重庆市教委主任彭智勇告诉记者,如此高的就业率,得益于重庆市政府的“十项举措”。
据彭智勇介绍,重庆市首先出台政策,加大“重庆市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实施力度,使到基层就业毕业生总数由去年的4000多人扩大到7000多人。设立创业基金也是重庆市政府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新举措。目前,重庆市已设立1亿元的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基金,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此外,重庆市还出台举措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目前,2009年入伍预征人数已达到1500人左右,约占毕业生总数的1.1%。
为向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重庆市政府在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中分别推进三项举措:一是实施国有大中型企业人才储备计划。国有大中型企业2009年吸纳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比2008年增加一倍,达到1.3万人;二是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对吸纳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数量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由政府给予一次性补贴或贷款贴息;三是鼓励高校、科研单位按职工总数的5%左右聘用高校毕业生从事助研、助管、助教等工作,2009年聘用300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