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6日,河南省新密市刘寨镇农民张海超“开胸验肺”引起的法律及舆论风波,依然未有平息的迹象。为维权而开胸验肺的民工张海超称,“必要时,愿意二次开胸验肺。”此事引起卫生部高度重视。日前,卫生部派出专家督导组赶到河南,督导该事件尽快解决。督导组专家还专程来到张海超家中看望和会诊。 (《北京青年报》、新华社7月27日)
张海超的第一次开胸验肺,已经让民众感到一种无声的震撼,这种震撼来自位于底层农民工诉求无门的悲怆,更来自张海超为求得一个公平而不惜忍受身体之痛的决绝。但震撼显然只是对着那些局外公众而言,几乎所有相关当事人,都在张海超第一次开胸验肺后保持着顽固与沉默,甚至那些本该担负起社会公平与良心的鉴定医院,也在扮演着戗害社会公平的角色。
验肺无门,又缺乏司法诉求的正当途径,这或许是类似于张海超这样的农民工最感无奈之处。通常,证明一个人是不是尘肺病并不难查,但就是这么一个并不难查的职业病,却逼得张海超甚至准备再开一次胸,其悲情与苦痛、绝望与无奈,由此可见一斑。
患上不该患的尘肺病,实际上张海超的身体已经被严重损害,如果再得不到应有治疗及相关待遇,那张海超28岁以后的生活该如何顺利继续下去,他的生活又该由谁来照料?倘若最终不幸演绎至二次开胸,那张海超将成为2009年中国农民工群体中最悲情的符号之一。
根据媒体报道,卫生部已派出专家组亲自督导此事,这或许可让张海超免去二次开胸之痛,但卫生部督导组能彻底还原张海超应得的所有待遇吗?即使张海超的尘肺病无须二次开胸也能被最后认定,其所应所得的赔偿也一分不差,但张海超28岁的年轻生命又该如何进行下去?赔偿与治疗,有时根本就难以还原一个年轻人强壮的身躯,只不过是聊胜于无地以金钱补偿一下张海超被透支的生命。如果连这点都无法保障,那社会公平又将被置于怎样一个尴尬位置?
倘若没有卫生部派出督导组,很可能张海超再开几次胸都无法得到应有的回应,这才是最可怕的。我们想追问的是,是不是所有的尘肺病鉴定,都必须要开胸才能认定?是不是所有的尘肺病鉴定,只有在卫生部督导组的监管之下才能有个公正结果?一位农民工被逼无奈甚至做好了二次开胸的准备,谁又该为此承担应有的责任呢?
显然,张海超开胸事件不能因为卫生部派出督导组而告一段落,有关方面更该反思的是,开胸事件自被报道迄今,已经半月有余,是是非非其实完全一目了然,但为何张海超要讨一个公正就这么难呢?究竟是哪些程序上出了问题?卫生部的官员们理应清楚,每一次的开胸,都是对社会公平的重创与打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