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飞乐音响股票,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四日,邓小平会见纽约证交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并赠送了中国第一股——飞乐音响股票。中国人的投资方式开始多样化。孙鲁荣/图
我国的票据类型不仅多样,其制作材质也十分多样。有竹简、木简、绢帛制成的票据,也有兽壳、兽皮制成的票据,还鲜有拐棍、衣帽充当票据的形式,纸质制作的票据是主要形式。
作为中国唯一一家票据陈列馆,“贵州财经学院票据陈列馆”于2006年建立,并以广义票据概念来搜集和展示有关票据。
从票据陈列馆现有规模来看,共设置6个展厅,包括了我国从古代到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票据,近千种、万余件。其6个展厅具体为:一是中国古代的票据块。用两个图版勾勒先秦至清代中国票据的发展情况,陈列有世界最早宋代纸币印版饭制品和票号的号票实物等。而是股票块。具体划分为晚清时期股票、民国时期股票、新中国建立初期股票、改革开放以来股票和各个时期的认购证,均用实物陈列。三是中国票证块。用以陈列新中国成立后短缺经济时代的各类票证和土地证等。四是中国货币演变块。用以陈列贝币至民国银元和纸币,第一至五人民币和各种纪念币实物,国库券和公债。六是反映贵州财经学院校友在证券业贡献的版块。
“贵州财经学院票据陈列馆正在筹建少数民族票据室,采九州之票,成票据一馆。届时陈列馆将不仅会突破一个学院,一个省份,成为全世界的公共文化场所。”该馆的主要创建者缪坤和博士介绍说,“陈列馆将日渐走向票据展示中心、资料中心和研究中心的位置。”
《道德经》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如若人言并非尽可信,正心诚意只是尚未发现的世外桃源,那么人们便求助于信物——用“得”与“失”搭建一个世内桃源。于是,产权信物票据便应运而生。千古票据,无非是前人用生活的指纹,印下的一个又一个正写或反写的“信”字,组合起来便是一部经济文明的信史。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当先民还唱着《击壤歌》自给自足时,虽然“帝力于我何有哉”,但为了明晰所有权,生活在西周的先民,生活中便多了名叫“傅别”的借贷凭证,傅别一式两份,借贷双方各执一份。西周的傅别,是现有文献记载中最早的信用票据。
战国时期,放款取利已较为常见,时称假贷。借贷以券契为凭证,借贷双方各执一半,到期合券以偿。《战国策》中,流传甚广的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即提到冯谖奉孟尝君之命到薛地收债,用车装载着券契与到期当还债的诸民合券对账。擅作主张烧毁券契、免除诸民债务的冯谖,为孟尝君烧出了一个“得民心的安身之所”。守信固然得理也得利,但如此“利他的失信”却也求仁得仁。
当李白秀口一张吐出的是半个盛唐时,诗史杜甫笔下“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开元盛世里,商品流通领域产生了一种用于款项汇兑的飞钱。飞钱也被称为“便换”,相当于现今的汇票。商人把款项交给某地的某一机构或商家,领取票据,然后持票到该机构所属的道,核对凭据无误后,提取款项。除飞钱外,唐代还出现了一种与存钱业务密切相连的信用票据,作为提款凭据,称为帖或书帖,相当于现代的支票。有学者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支票。惜这些票据已不见实物。
发行于成都的北宋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彼时的成都江口,泊着的是东吴万里商船,我国古代信用票据得以空前发展。
明朝那些事儿中,郑和下西洋的船木早已腐朽,海禁没有禁住资本主义的萌芽,明后期银钱并用,汇兑业务又再度兴起。会票、银票和钱票都是这一时期使用的信用工具。会票是汇款的凭证,银票和钱票是取银或取钱的凭证。降至清代会票仍是汇兑的凭证,有学者指出,这一时期的会票功能突破一般的汇款凭证,还具有支票的性质。
不许有一船一板下海的清朝政府,终究还是舶来了股票。最早出现的股票是外商股票,交易机构“上海股份公所”和“上海众业公所”也是由外商开办的。随着洋务派兴办工业,中国自己的股票、公司债券和证券市场也随之产生。1872年设立的轮船招商局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发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枚中国人自己的股票。
如果说,清朝以前的经济史,一种类型的票据尚可各领风骚数百年的话,那么清末以后的票据,便是只争朝夕的日新月异去了,清政府末期和民国时期发行的股票总数已达上万种。
1949年6月,天津证券交易所重新设立,这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标志着中国当代证券市场的正式启动;1952年,天津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相继关闭。随着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除了社会主义银行信用之外,基本上不存在其他的信用形式。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投资方式开始多样化,比较规范的股票是从1984年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发行不偿还的股票开始的,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家真正的股份有限公司……
原本过期作废的票据,在时光的雕刻下退尽铜臭味,蜕变成一部实物信史。
北宋交子钞版
取法于唐之飞钱的北宋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发行于天府之国的成都。交子、关子、会子、便钱、见钱公据等票据为代表的汇票类兑换券,持票人根据需要,持票据到指定的地区和入纳地兑取现钱。其方式是以现钱兑取现钱,最终结果是解决入纳人现钱空间和时间携带的不便,具有汇兑的性质。
山东莒洲矿务局股票
随着洋务派兴办工业,中国自己的股票、公司债券和证券市场也随之产生。目前能见到的清代发行最早的股票,是光绪11年(1885)由大清皇帝御批发行的山东莒洲矿务局股票。
晚清、民国各类票号
恒兴钱庄钱票。
清·聚福记发票。
清代产生了我国特色的汇兑专营机构票号。票号的创始人是山西平遥人雷履泰。雷履泰原本是颜料商,开设有西裕成颜料行。总号在平遥,在北京、天津、沈阳、四川等地设分号,并在俄罗斯、阿富汗、朝鲜等国家设立了办事机构。西裕成本来也替人办理汇兑,至道光三年(1823年)前后改为日昇昌票号,成为专营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1915年,日昇昌票号关闭。20世纪40年代,随着最后两家票号改组为银号,票号的历史随之结束。
民国时期发行的各种本票、支票、汇票
标志着现代经济学意义的本票、支票、汇票正式在古老的大地上生根发芽。
红色票据
从1927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各根据地人民政府发行过以公债为主的一些证券用于支援革命战争、发展根据地经济建设事业和赈济灾荒。还有的是为了实现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一些特定政策,具有明显的战时特征。根据地也有一些很有特色的合作社和集股银行发行的股票,闽西农工银行股票上有马克思、列宁的肖像。总体上看,当时的股票印制得比较粗糙,多数是用极普通的草纸油印的。
新中国成立后各类票券
中国人民保险单
民国战争时期发行的各类票券,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得到统一,并且与“第一”紧密联系。包括第一套人民币、土地证、第一张保险单……这些票据标志着新中国经济步入正规并飞速发展的全历程。而且,新中国建立之初,由于生产力水平低,物质匮乏,又受国际环境的影响,为确保人民生产生活需要,我国实行了40多年的计划控制、凭票供应的配给制度,随之出现了大量的各类票证。这一时期的票证是我国短缺经济时代的见证。这些票证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粮票、布票、油票、棉花票、肉票、鱼票、糖票、盐票、烟票、煤票、劈材票、鞋票、脚盆票、雨伞票、铁锅票等生活必需品,也有手表票、自行车票、缝纫机票、电视机票等当时人们认为的“奢侈品”票。这些票证是我国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有现象。缺了它,人们的衣、食、住、行就难以正常。(郑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