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身为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的宋鸿兵,在接受《经济参考报》独家采访时表示:“中国应加强对西方金融‘潜规则’的研究”。
“不明白金融潜规则,就不会明白世界金融集团存亡兴衰本质”
2008年3月16日晚,美国华尔街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摩根大通宣布以总价约2.36亿美元(每股2美元)收购资金枯竭的投资银行贝尔斯登。
同一天,美联储在华盛顿宣布了两项措施,一是将贴现率,即商业银行向联邦储备银行举借短期贷款时支付的利率,从3.5%下调到3.25%,二是授权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为初级交易商设立新的贴现窗口融资工具。
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在经营了八十年之后,在一个不起眼的交易日突然土崩瓦解,从最高的170美元一股,一路狂跌到最低2美元一股,当惊呆了的投资者仅仅把目光聚焦在贝尔斯登背后隐藏的大规模债务和资金短缺的窘境,进而来解释贝尔斯登瞬间倒下的具体原因时,宋鸿兵却说,贝尔斯登是死在了美国金融寡头金融潜规则之下。细数历史,也许可以找出这次金融潜规则运行的背影。
九年前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出现危机之时,美联储当时组织14个比较大的金融机构联手施救,贝尔斯登拒绝参与救援计划,遂结怨于华尔街。当次贷危机行将拖垮贝尔斯登之时,其他大多数银行也作壁上观,美联储以“贴现窗口向投资银行开放史无前例”为由拒不救援,却指定贝尔斯登求救于美联储纽约银行大股东之一摩根大通银行。当贝尔斯登这个美联储的“异己分子”被摩根大通收入囊中之时,不到48小时美联储迅速更改政策,开放贴现窗口给投资银行等其它金融机构,理由是为了避免贝尔斯登的悲剧再次发生。当美联储以“救援资金过巨”为由再次拒绝雷曼兄弟公司的援救申请而任其“破产保护”之后,高盛和摩根大通成为后华尔街时代两强,形成了华尔街新金融时代格局。
那潜规则是怎么来设定进而进入运行轨道呢?其背后的人脉关系又是怎么样来影响潜规则运营呢?
宋鸿兵认为,金融寡头建立了一整套新的游戏体系和游戏规则,把钱捐给所有收入都免税并且可以资助各类智库的基金会,进而控制基金会,再通过运作基金会而间接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利用这个严密组织体系对原公司实施股权控制,在股东清单里就找不到其名字,只不过由原来的“直接持有”变成现在的“代理持有”。现在一些大型家族,如洛克菲勒家族直接控制基金会200多家,间接控制基金会高达上千家,这些基金会有些用他的名字,有些不用他的名字。金融寡头通过复杂的金融持有方式,使上市公司按照其意志运营,上演一幕幕党同伐异、排除异己的金融大戏。
“如果不懂背后的金融潜规则,不懂潜规则之中渗透的人脉关系,就不会理解美联储为什么对有的金融机构实施救援,对其它则极力排挤,这是涉及到核心利益的潜规则所致。不明白金融潜规则,就永远不会明白世界金融集团存亡兴衰的本质原因。”宋鸿兵始终强调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