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6日,来自青海省各地的少数民族舞蹈表演团队集中在美丽的青海湖畔,尽展藏族、土族、回族、撒拉族等青海高原世居少数民族舞蹈风采。欢快的节奏,迷人的舞姿,青海湖畔成为曼妙舞蹈的海洋。改革开放30年,是青海高原民族地区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30年。我国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的好政策不仅有力支持了民族地区经济建设,而且显著改善了社会面貌。新华社发
新华网西宁9月17日电(记者 钱荣 何伟)走进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新建村村民韩建民家,雕梁画栋的宽敞宅院内,花树掩映,专门搭建的车库内停放着崭新的轿车,干净整洁的房屋内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今年60岁的韩建民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的撒拉族人,靠在北京经营餐饮业,他们一家七口人一年的收入达数十万元。“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好生活。”韩建民说。
“以前我们住的是土房子,下雨出门要脱了鞋走路,看病的卫生所也只有血压计、听诊器等简单器械。”韩建民给记者细数着生活的变化,“现在,硬化路通到了每家每户,太阳能路灯亮化了村庄,小广场上还有了新的体育运动设施,村委会的大院里,也建起了新的卫生所。”
其实,韩建民是青海高原少数民族群众在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下生活变迁的一个缩影。青海省少数民族人口为255.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6%以上,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是世代居住在青海高原上的少数民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是青海高原上独有的两个少数民族。
青海省民委经济处处长扎西本说:“改革开放30年,是青海高原民族地区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