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晚上11时许,在上海一家公司上班的周小姐加完班准备回家,在路边拦下一辆出租车,车停下,一看后车窗上贴的是蓝色的标贴,挥挥手,让车走了。连续拦了四辆出租车后,周小姐终于上了一部还贴着红色标贴的出租车,“坐‘红标’的车回家能比‘蓝标’的省十几块呢,月底之前我会尽量都坐‘红标’的车。”
周小姐所说的“红标”车是指仍然按照原来的收费标准即起步价11元收费的出租车,而从10月11日起,沪上4万多辆出租车的车窗上开始陆陆续续换上蓝色的“起步价12元”的标贴。为了应对油价压力而再次启动的运价油价联动机制,能否达到预期的消化高油价的目的?
乘客、司机压力同增加
“该打车的还是会打,习惯打车的人不大会因为一元钱的涨价而改变出行方式,不过长距离的客人可能会少。”上海大众出租车公司的司机黄师傅得知涨价后说。
情况也确实如此。一些长距离的乘客开始选择“打短车”,用“出租车+公交”的方式规避交通成本的上升。
根据此次上海发改委与物价局公布的调价方案,超起租里程单价也由每公里2.10元涨至2.40元,整个运费上涨了约10%。而对于长距离乘客来说,涨价的幅度更为明显。原本20公里里程的车费在57元左右,而涨价后,上涨了将近10元,对于很多乘坐出租车上下班的白领来说,每天的成本上涨都在30~40元,而夜间11点以后打车的成本则提高得更多。
“前两天我从虹桥机场出来想打车到五角场,看到一辆12元起步费的出租车,后来就没乘,乘了一部还没涨价的。”据悉,所有的出租车运费调整要到月底结束,在这之前新旧价格将并行,这也催生了乘客“拒乘”的现象。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