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2月1日讯 今年水稻的价格都卖到了每公斤2元以上,这让虎林8万亩隔寒增温水稻直接增收达2000多万元。虎林市地处三积温区,气候条件成为水稻创高产的制约瓶颈。虎林市委、市政府把“抢积温、选良种”作为“十一·五”规划期间,水稻高产的研究课题摆上重要位置,列入了兴凯湖优质绿色水稻产业带建设重大科技项目。在省农委、鸡西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6年以虎林市水稻研究所为依托,发挥“场县科技共建”和“院市科技共建”两个平台作用,组织30多位农业专家成立项目专家组启动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几年来,虎林全市先后尝试了水稻两段式育苗、大钵体育苗等技术模式,虽提高了水稻产量,但受投入高、费工时、农机不配套等因素制约,出现了高产不高效、增产不增收问题,农民改种积极性不高。为探索新的技术模式,虎林市委、市政府及时召开了专家组学术研讨会,并借助场县共建活动年的有利契机,组织专家到农垦总局各大农场参观水稻生产,深入基层农户和田间地头,加大技术研究和数据采集力度,在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的基础上,最终提出了水稻隔寒增温育苗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并试验示范成功。
2008年,经农业部、省推广总站实地测产,水稻隔寒增温育苗高产栽培技术核心试验区,亩产达到1520斤,万亩辐射区平均亩产达到了1360斤。采用水稻隔寒增温育苗高产栽培技术,投入少,比较效益高。普通育苗技术种植效益,总成本425元,每亩产量平均为1040斤,隔寒增温育苗高产栽培技术种植效益,总成本465元,每亩产量平均为1360斤。按今年最低水稻2元/公斤计算,每亩也可纯增收280元。该技术模式已由鸡西市技术监督局作为地方技术标准发布实施。
可观的效益让虎林的农民对此项技术给予高度认可,秋收过后,各乡镇农民抢抓有利时机,备土做床,为明年春天的隔寒增温育苗做准备。预计2010年虎林采用隔寒增温育苗的水稻面积将达到1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