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2月25日讯 7年前,在祖国东北边陲、人迹罕至的珍宝岛,因地处偏远,不通邮、不通电,守岛官兵们与家乡联系甚难。
2002年冬天,虎林移动公司克服重重困难在岛上建起了第一座无线电话,结束了珍宝岛无法与外界联系沟通的历史。2007年,又在这里建起了以珍宝岛命名的“中国移动珍宝岛基站”,架起了珍宝岛与外界自由通的“天桥”,促进了军队正规化建设。官兵们爽朗的笑声、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可以随时通过通信线路传向祖国各地。
珍宝岛坐落于中俄界江———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距离最近的高速公路150公里,距虎林市政府所在地300公里。这里冬季气候严寒,最冷气温低至摄氏零下38度,平均气温则在零下20度左右。冰期长达5个月之久;这里到处是一望无际的湿地和延绵曲折的群山。曾几何时,电话已经成为最普通通讯工具的今天,但在珍宝岛,为了汇报工作,只能靠一台ETS无线接入电话,信号时常中断;周边群众遇到重大事件,诸如生孩子、生病等大事都无法及时得到帮助;想要邮寄一封家书,也需要历经数月才能到达亲人的手上,战士们经常跑几公里的山路只为打一个电话……
珍宝岛的通信问题引起了虎林市移动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守岛官兵和边民渴望沟通的强烈愿望始终牵挂着移动公司干部职工的心。为了能让这里的官兵尽快用上电话,尽快圆上那个长达三十多年的沟通梦。移动公司副总经理崔晓明积极走访部队,并跟上级领导立下军令状:“一定要让战士们打上电话。”他们多次派出技术人员实地考察确定通信方案,但因驻地群山围绕、地形所限,接收无线信号难等问题而迟迟未能解决。“无论如何,也要想尽一切办法让珍宝岛通上电话!”移动公司的技术人员怀揣着这一信念,开始了艰难的探索。经过多方努力,珍宝岛通讯建设被确定为虎林移动公司工程的重点项目,技术人员多次深入高山林区,测量、研究,分析论证如何在既无地力,又无传输的情况下架起通信点。经过反复勘察,技术人员发现,可以利用珍宝岛的风资源解决通信点供电问题。方案确定,技术人员们马上开始了披星戴月的运输安装工作。
通信点建设需要设备安装和多次调试,但由于当地交通不发达,所有的施工材料都要到200公里以外的虎林市运来。所有设备安装与调试都需要至少跑上3个月才能完成。当时,技术人员通常是每天开车往返珍宝岛,背着设备,顶着寒风,冒着大雪在零下30多度的气温下,在大山上爬上爬下,寻找合适的设备安置点。在这3个多月里,如此往复着,直到设备安装全部完成。
经过全体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通信点如期建设完成,无线电话正式开通,边防部队的汪连长和刘指导员重重地握住移动公司领导的手说:“谢谢,感谢移动公司为我们解决了通信难!”守岛官兵们眼含热泪为施工人员献上了最热烈的掌声。《解放军日报》记者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下了这一感人的画面,并在《解放军日报》上予以报道。
与建点难相比,维护的难度远远超出了技术人员的想象。为了确保通话保质保量,虎林移动公司必须每个月定期维护,面对闭塞的交通、恶劣的气候,他们几年如一日地坚持着,顶夏日酷暑、冬季严寒,穿越密林,检修线路,保证了驻岛官兵的通讯畅通。而他们每个人的嘴巴上几乎都裂开过深深的血口子,脸庞、手臂和脖颈经常因冻伤而肿胀,疼痛难耐……在2005年1月份的一次维修中,移动公司维修人员刘海全和司机胡勇在大雪中赶到了驻地,在维修后返回时,因为雪太大,车在路上熄了火。当时手机也没有信号,刘海全在大雪中步行了3公里找到手机有信号的地方求救,等战士们开着车把维修人员接到驻地时,已经是深夜时分。
2007年,移动基站正式开通运营,官兵们做梦都没有想到在这样偏远的地方能跟亲人随时通话。官兵们饱含深情地说:“珍宝岛部队从此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现代化的通讯设施,有力地促进了防范和打击边境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了中俄边境地区的稳定。近年来,这个团形成了22个具有戍边特色的作战执勤模式,成功应对了40余起各类突发事件;连续13年被省军区评为“基层建设标兵”,3次荣立集体一等功、7次荣立集体二等功,珍宝岛哨所荣立1次一等功,90多人次受到上级表彰。
7年的时间过去了,守岛战士们已经换了好几批,可移动公司和部队深厚的鱼水情谊却始终没有改变。移动公司技术工程师那坚毅的目光、战士们那真诚的笑容,定格成一个感人的瞬间,书写出了一幅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和谐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