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月5日讯 “‘三下乡’就是要为农民办实事、求实效,真正解决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如何让‘三下乡’真正成为常下乡、常在乡,这是鸡西市‘三下乡’活动能否深入持久开展起来并深受农民欢迎的关键。”上月29日上午,鸡西市召开的建立“三下乡”活动长效机制座谈会上,与会同志畅所欲言,为“三下乡”活动的有效开展积极建言献策。
谈到这些年文化下乡过程中的一些感受,来自鸡西市文化局的同志深有感触地认为,让“三下乡”在农村真正产生深远影响,就要做到各级领导对“三下乡”认识到位,建立健全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以确保资金投入到位,同时也要强化广大农民对文化的消费意识。他们还建议,在确保国家免费提供的图书免费面向农民的同时,由农民经纪人以农家书屋为基地,建立专门面向农民需要的图书营销店铺,以市场化手段解决农民购买所需图书的困境。利用“大篷车”这一有效载体,发动城市图书经销商走进乡镇村屯,向农民经销图书。
发言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鲁学民认为,自上而下地建立包括工作机制、经费机制等在内的一系列举措,是确保“三下乡”活动有效开展的机制保证。要做到“对症下药”,即每年有一个活动主题,重点突破,每年都有一个新成果。要跟踪问效,即以工作的效果与干部奖惩相结合,确保活动质量与效果。要运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农民的真正需要。让“三下乡”更加“三贴近”,解决农民所需所求,让农民切实感受到“三下乡”活动的开展就是在为农民真做事、做实事。市农委副主任辛公昌结合多年在农村一线的工作经验认为,“三下乡”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和积极认可,但在活动开展的时机上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他认为,要走出过去“三下乡”只在冬季农闲时开展的误区,冬季虽然属于农闲季节,但寒冷的冬天让活动的开展严重受到场地、空间的限制。同时,农闲时节也是农民外出打工的高峰时节,使“三下乡”活动的影响力大打折扣。他还建议,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尽可能地采用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譬如一张小小的“明白卡”,就可以解决农民生产技术上遇到的难题,小卡片上有“金钥匙”,挂在大棚里、放在农民口袋里,随时需要随时使用、随时求助。
谈到如何送科技下乡这个话题时,市科技局的同志表示,今后一个时期,市科技与信息产业局将采取经常性的常下乡、常在乡的办法,让最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走进农家,让专家经常性地走进村屯与田间,手把手地教,让农户亲眼看到科技成果的巨大效应。变科技下乡为科技住乡,以奔小康科普书屋为载体,尽最大努力普及推广科学技术入农家。
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发言时表示,建立健全城市医疗机构与农村医疗机构帮扶机制,经常性组织专家、名医走进农村,帮助落后乡镇卫生院提高医疗水平,大力整顿农村医药市场,在源头上堵住假冒伪劣药品进入农村的渠道,净化农村医疗市场,将是他们今后“三下乡”活动中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