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民生福祉 百姓幸福满满
东北网鸡西10月17日讯 (鸡西日报记者 李钊)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载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民生部门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鸡西的步伐,民生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提升民生保障开创工作新局面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处在为民解困、为民谋利、为民服务的最前沿。我市民政部门充分发挥社会救助职能作用,不断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目前城市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556元,农村低保标准为每人每年3900元,较2012年增幅分别达44%和54%,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十二连增”。社会救助与扶贫政策紧密衔接,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建立健全孤儿保障机制。为老服务水平不断提档升级,婚姻登记更加便民惠民,殡葬行业管理日益规范。基层社会治理得到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依法有序开展,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行政区划更加科学优化。在社会救助方面,我市按照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总体要求,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现已形成了“9+1+N”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有效维护了困难群众切身利益及社会和谐稳定。在养老服务方面,把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作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以满足老年人基本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主体多元化、养老福利适度普惠化,目前,我市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完善服务体系推动高质量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共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6.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6.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09%以下,低于全省控制目标0.51个百分点,就业形势保持整体稳定。我市人社部门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稳就业。优化就业服务,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构建起政府、高校、企业协调联动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十八大以来,“联合体”已成功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2000余人。优化保障分流职工就业,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776人,通过促进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实现就业6430人,有效保障龙煤分流人员队伍稳定。同时完善载体对接困难群体就业,突出孵化基地建设,建成市创业孵化中心等11家创业孵化基地,吸纳创业项目入驻337户,成功孵化初创项目175家。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十八大以来,共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67万元、大学生创业种子资金141万元、创业担保贷款2.8亿元,扶持创业5700余人。积极开展创业活动,全市每年新注册创业实体超万个,每年创业带动就业超过2万人。聚焦重点产业“订单式”培训,聚焦灵活就业“拓展式”培训,聚焦个体需求“菜单式”培训,实施精准培训利就业。
提高医疗能力推进健康鸡西建设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大力推进健康鸡西建设,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坚持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以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立了以市级医院为龙头、以县区级医院为基础、以基层医疗机构为网底的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市级三级医院为中心,组建15个医联体;以三县(市)人民医院为龙头,组建4个县域医共体,带动辐射44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市级三甲医院和各县(市)区人民医院同步建立了11个“龙江名医工作室”,定期组织省级、市级龙江名医出诊、手术、查房,让广大群众足不出市就能享受到名医专家的诊治。以建立健全市、县两级疾病防控、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专业机构为主体,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市有1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个乡镇卫生院、469个村卫生室均达到省级建设标准。有15个乡镇卫生院被评为国家级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30.1万人,签约服务率达71.2%。通过一系列工作,我市公立医院改革各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获国务院奖励资金500万元,省医改奖励资金300万元。今年,我市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的医院群众满意度第三方调查测评中,以96.21%的满意度位列全省第一名。
坚持“四个最严”保障人民食药安全
以“四个最严”为统领,以“保安全、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为工作主线,坚持一心一意为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得到日益完善。我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切实发挥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领导、食品安全办公室综合协调和食品药品安全考评的激励导向作用,不断增强各级党委政府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的意识,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形成了同部署、共担责、齐推进的工作局面。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抓住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建立健全行刑衔接机制,不断加大严惩重处违法行为力度,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先后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七大攻坚战、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药饮片专项整治等12次集中治理。自2013年以来,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3.8万人(次),监督检查食品药品企业9.6万家(次),查办案件1200余起。始终坚持“以监管保安全,以安全促发展”的工作理念,着力提升我市食品药品供给质量。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网上审批,推行容缺审批,实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经营告知承诺制核准,使办照办证时间更短、环节更少、流程更优、服务更佳,全力实现食品药品办照办证“不求人”,助推了我市食品药品产业的发展。市政府投资1000余万元新建3500平方米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实验楼,为保障我市食品药品供给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健康发展
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截至2018年底,我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2.06%: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巩固率达到99.0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3%;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1.12%,这些指标均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各级教育部门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在全市构建了“养成体验实践”德育新模式。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建设。2017年,鸡西在全省实现了“两个率先”(率先整建制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验收;率先实现教育信息化应用城乡学校全覆盖)。落实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推出了德育活动、礼仪、阅读、版画等一系列精品校本课程,基本实现类型多样、特色明显、一校一品、校校精彩新格局。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初步形成了“人人有特长、班班有特点、校校有特色”的艺体教育格局。开展校长“专业发展与领导力提升”主题论坛,整体提升校长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国培”和“省培”,组织教师教材知识考试,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学生受资助实现了从学前到研究生各学段,保障每一个贫困家庭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每年资助学生3万人(次)以上,发放助学资金近2000万元。
弘扬工匠精神增强行业监管水平 七年来,我市先后新建、改造主次干道和背街巷道281条,建设总里程达114公里;新建、改造桥梁5座,其中,东升立交桥工程当年设计、当年开工、当年竣工通车,210天的建设期创造了鸡西建桥新速度;新建永昌东路等23项排水工程,让城市排水“血脉”更加畅通;通过实施红军路等53条街路路灯新建、改造工程,特别是今年彻底消灭了鸡冠区内剩余的37条黑灯路,让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安全;通过新建停车场,加大绿地面积,推进燃气工程,改造老旧供热管网,推进大供水建设,淘汰集中管网覆盖内燃煤供热小锅炉和黑臭水体治理,推进农村泥草(危)房改造等工作,我市的城市综合承载力正在不断提升。强化监管,实现了权力运行电子化、信息透明化和监督实时化,真正做到“办事不求人”“最多跑一次”。不断加大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治理力度,实现了标准化工地达标率100%,建筑工程安全监督交底率100%,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98%,近年来无重大建筑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了社会稳定。积极推进诚信体系建设,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努力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诚信的市场氛围,全力打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建筑市场信用环境。已入住楼房办理产权确认工作得到有力推进,物业管理水平实现较大提升,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分步有序实施,保障房建设分配管理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