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麻山区新光村,鲜食玉米种植和加工厂里机器不停转,工人忙不停。这一颗颗诱人的甜玉米,从田间到车间,再到全国多个城市的餐桌,不仅撑起了村里的特色产业,更让周边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8月26日,走进新光村的甜玉米加工厂,扑面而来的是玉米的清甜香气。生产线上,工人们分工明确:有的忙着给玉米清洗去杂,有的专注地剥去外层老叶,有的则仔细分拣大小品相——颗粒饱满的甜玉米在传送带上“列队前行”,每一道工序都透着精细。
在车间的另一角的蒸炉房里,更是热气腾腾,白茫茫的蒸汽中,几名工人正将刚蒸煮好的玉米搬到晾晒架上,他们动作麻利有序,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笑意。“我们从早上七点干到晚上,一天下来能加工20多万根玉米。”正在分拣玉米的村民丁雪丽擦了擦汗,语气里满是满足,“以前在家种地,一年忙到头也就几千块收入,现在在厂里上班,一个月稳稳拿三千多,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外出打工舒心多了!”
傍晚时分,厂区空地上热闹起来。忙碌了一天的工人们围在一起,目光都投向了加工厂负责人金东宪手中的现金包。“张大哥,今天干的不错,这是150元拿好!”“李大姐,150元,明天继续加油!”随着一张张钞票递到手中,现场响起阵阵欢笑。
“能准时拿到现金,心里踏实得很!”村民张燕数着工资,难掩激动,“我家种了20多亩甜玉米,全卖给厂里,加上在这里上班的收入,一年下来能有五万多,供孩子上学、家里日常开销都绰绰有余了!”
一直在忙碌中的新光村党支部书记金东宪告诉记者:“我们种植加工的甜玉米是本地培育的优质品种,甜度高、口感好,在广东、上海、深圳、武汉等大城市特别受欢迎。今年订单排得很满,预计能加工200万棒,销售形势比往年好不少。”
据介绍,新光村鲜食玉米种植和加工厂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每年不仅解决了周边30多人的就业问题,还带动200多户农户种植鲜食玉米,今年种植甜玉米达到100晌,比去年整整多种植了40晌。
“我们统一提供种子、技术指导,最后全部收购,让村民不用愁销路。”金东宪说,“就是想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通过发展种植鲜食玉米特色产业,让大家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
麻红娟 徐玲月 记者 孙洪义 塔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