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鸡西市“优秀公仆”、梨树区老达社区主任朱福珍 |
东北网鸡西2月18日电 记者近日在梨树老达社区采访社区主任朱福珍时,听着居民夸朱福珍那一句句掏心窝子的烫人话,目睹老达社区这几年来的惊人变化,顿生感悟:一个人的作为与官职大小非成正比。因为心系千家,小小的社区主任也能做出“大事”来。什么是“大事”?就是大家伙的事儿,从另一个意义上去佐证,也就是群众利益无小事。
社区主任,算不上什么官儿,可在老达人的眼里,那真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在老达人心里,灯不亮,水不通,路不平……但凡有事都找她,凡是她能解决的,她都能让群众满意。朱福珍以自己的作为昭示出:谁为百姓办实事,百姓就会拥戴谁。
根系老达挂千家———德
47岁的朱福珍,卖过小商品,开过录像厅,搞过个体运输。她有着女人天生的善心柔肠,也有着并非所有男人都有的侠肝义胆,说话痛快,办事大气,决策果断,老达居民对她的通称是“大姐大”。
老达社区因老达办矿而生,又因老达闭矿而衰。一度,下岗人员多,居民生活困难。失去企业支持的老达社区水停了、电断了、路失修了,更谈不上电视电话了,每到夜晚,家家户户只能靠蜡烛那微弱的光亮来解决照明,一派萧条、颓败的景况。偶尔去老达的人都会有这种感慨:老达,没多少人气啊!
2001年4月,老达社区开始换届选举,正从事运输生意的朱福珍被居民们作为主任候选人推出来了。一边是红红火火的个人生意,一边是信任她的邻里乡亲,朱福珍真是犯难哪。选举的结果是她以高票当选了。老达的夜晚静得出奇,当选后的那个夜晚朱福珍几乎一夜未眠。家人不支持,家里的生意也需要她,但一想到公布选举结果后,居民那热烈的掌声和纷纷投向她的热辣辣的目光,她又难捺自己心潮的起伏这是公推、公选,是民意呀,咱是谁呀,咋能违了民心和大家的信任呢!思前虑后,她决定放弃月收入几千元的生意。“我的根在老达,我要尽全力带领居民们冲出困境,过上好日子。”朱福珍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她敢作敢为的豪爽性格和质朴的情怀。
掏尽腰包贴社区———豪
朱福珍走马上任了,交接到她手中的除了一枚公章外,只有几本残缺不全的户卡。百废待兴,一切都需从零开始。
每到夜晚,朱福珍看到家家户户萤火虫似的光亮,心里别提什么滋味了。为彻底结束居民靠点蜡烛度过一个个寂寞夜晚的现状,朱福珍来到了电力部门陈情。电力部门称欠费不交,居民用电的费用也收不上来不能供电。她就左一次右一次地跑,好话说了千千万,能找的人找了、能托的关系托了,经多方奔走,她为社区居民办事的热忱和公心感动了电力部门,老达社区家家户户的灯终于亮了。亮灯的那个晚上,就是老达人的盛大节日,久违的亮灯令多少人今夜难眠。没灯的日子难熬,缺水的日子更不好过。因欠缴电费供水电源被切断,居民们只好以每担一元钱的价格买水吃。朱福珍请有关人员经过论证,决定修复一口废井,重新改造供水网络。方案已定,有钱马上可以开工,可居民们却因手中没钱都“望水却步”了。居民盼水心切,朱福珍引水情急,怎么办?她二话没说,也没让别人说话,从自家拿出15800元钱。被感动的居民们年老的年少的一齐上阵打“水仗”。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施工,清澈的井水流入了各家各户的水缸。
水通灯亮,不仅鼓起了老达人生活的勇气,也让居民看到了社区的希望。为了提高居民们的生活质量,朱福珍又想到了安装闭路电视和电话。然而,由于老达居民居住分散且数量较少,相关部门户数不够,安装成本太高。最后朱福珍自己拿出3500元为10户困难户安装了有线电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久,一条载130门的电话线扯进了老达,结束了300多户居民仅有一部公用电话的历史。
“要想富、先修路”。老达地区只有一条主干道,因没钱维修被运煤的汽车碾出两道深辙,老达行路难也许不逊于李白时代的蜀道难。社区多次研究后制订了春秋两季大修,平时维修保养的护路计划。朱福珍没有选择地又自掏腰包近万元维修了长3000米的路面。除此之外,朱福珍还从家中拿出4200元,完成了社区大门的改造,宣传和塑造了老达社区的新形象。
路通了,朱福珍便开始为社区的“出息”忙活了。这里的居民观念相对落后,在朱福珍的扶持下,居民们先后建立了养鸡场、幼儿园、食杂店等。
良心之砣称斤两———明
“社区群众的事,就是她的家事。”居民于广玉说。前年,一名姓崔的居民病逝。由于崔是外来户,平时又不善于交往。因此,前来帮忙的人很少,崔家又没有钱。他患有癫痫病的妻子又急又愁,就剩下哭了。朱福珍闻讯赶到,送去了1800元钱,安排丧事并从头至尾帮助料理后事,一直到入殓后她才疲惫地回到家中。几年来,老达居民中谁家有红白事,朱福珍都到场帮忙或出钱或出物。
老达社区居民吴某,因工作无着落,生活贫困,整天沉溺在悲观放纵的情绪之中,如不拉他一把,很有可能陷入泥潭。朱福珍到他家热心开导,又帮他筹措了8000元钱,购买了一辆微型客车,并替他办理了线路手续,使他得以做起了载客运输的生意。如今,吴某的脸上有了笑容,对社区的事儿也格外热心。
为了活跃社区文化生活,朱福珍又从自家拿出7600元,购置了服装、道具、乐器,成立了老年秧歌队、文艺队,自编自演文艺节目,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梨树区的重大节日和喜庆活动,老达社区的秧歌队和演出队场场不落,成了老达社区对外宣传的流动“名片”。
有人说,这是一个缺少感动的时代。可是,记者在老达社区采访时却感受到了老达居民们对他们“主任”、“大姐大”的感激之情,看到了日益和谐的老达社区……记者无法拒绝心底的感动。朱福珍的女儿说:“居民们都非常感激我妈为社区做出的一切,可是直到如今我也不理解她,她为自己花一分钱都舍不得,可她为社区花钱却很大方。她当了社区主任之后,把她自己做生意辛辛苦苦挣的十几万元都折腾进去了,真不明白她图个啥?”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老达居民用良心这个“秤砣”称出了朱福珍在他们心中的“斤两”,也称出了百姓对所有为官者的分量。
朱福珍该当欣慰,因为她拥有了比金杯银杯更贵重的奖赏———那就是百姓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