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8月28日电 7月24日上午,市医院神经外二科病房的走廊上,患者王志杰在家人的搀扶下,蹒跚地走到医生办公室,亲手将“感谢信”交到了该科主任刘鼎铭的手中。今天是王志杰刚刚可以站立行走的日子,但是,很多人无法理解,他为什么要艰难地走这一段路,王志杰的父亲明白,神经外二科的医护人员们懂得。
收治重患,分秒必争
6月12日晚23时20分左右,市医院急诊室接收了一名因车祸受伤的重症患者,该患头部及胸部受伤,正处于昏迷中,病情危重,被紧急送至ICU病房。
整个ICU病房内,紧张而忙碌。用毛巾为其擦去身上的污渍及鲜血、建立静脉通路、采血、导尿、观察生命体征,一系列的抢救措施,让护士们忙出了一身的汗。
同时,接到急诊电话的神经外二科值班医生崔洪山紧急赶到。经检查发现,王志杰出现了脑血肿、脑疝、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等症状,各项生命体征不平稳,十分危重,需要手术。
在和家属说明情况后,家属认为已无太大希望,决定放弃手术治疗。
此时,正在外地出差的神经外二科主任刘鼎铭接到电话后,一面嘱咐崔洪山做应急措施,一面做好了回院的准备。
救死扶伤的诠释
第二天下午,刘鼎铭主任匆忙赶至医院,查看了王志杰的情况后,他找到了病人家属。一番真切的恳谈和说明后,患者家属终于在那张拒签了二次的手术同意书上签了字。
说到这儿,记者禁不住问道,“在神经外二科,经常会遇到像王志杰这样因车祸而受伤的重患,您为什么要费力去劝说家属?您有多大的把握能把他救“活”呢?”刘主任感慨地说:“当时,这名患者大脑大部分移位,脑组织肿胀,很危重,说白了,就剩下一口气了,我没有很大的把握,手术也承担着很大的风险。但我知道,如果做手术,还有一丝希望,如果不做,他肯定会死,那个孩子才27岁,正是人生中最好的时刻,我们做医生的,一定要对这个年轻的生命负责。”尊重生命,救死扶伤,在这一刻得到了真正的诠释。
14日上午8时,手术室里,开颅,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一切正在有序进行中。“保护大脑功能区,扩大骨窗,彻底减压。”在刘主任有条不紊的主刀下,医护人员们全力配合,将血肿清除。4个多小时过去了,手术在医生精心的缝合后结束。观察脑组织波动较好,凭着多年的经验,刘主任看到了希望,疲惫的医护人员们,得到了生命的回应。
精心护理,生命守护
王志杰从手术室紧急转入ICU病房,在那里,王志杰得到了护士们精心的照顾,专人看护,还有医生们的监测。
29日晚23时左右,王志杰在家人和全体医护人员的企盼下醒了过来。此时,他已昏迷了18天之久。
然而,王志杰的好转,仍没有让大家放松下来。神经外二科护士长关嫦娥回忆,王志杰刚转到该科的时候,意识不清,有浅昏迷的症状,烦躁,不配合护理,更无法沟通。针对王志杰的情况,她们耐心地对家属进行了健康指导,同时给予耐心的护理及各方面的关心和关爱。擦洗、翻身、查看引流管……护士季亚清在为王志杰输液时,发现患者因躁动而致药液慢渗,她一边细心地安抚患者,一面为其更换针头……
经过众多医护人员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护理,7月24日,王志杰终于可以站起来了。
王志杰的妻子笑了,53岁的父亲笑了,神经外二科的医护人员们笑了。“我一直想谢谢他们,是他们给了我儿子第二次生命,我们一家人永远记得市医人在救治我孩子时的努力。”王志杰的父亲有些激动说,然而有些时候,无言的感激,远胜过千言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