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关于素质教育改革的话题讨论很活跃,一则是天津市教委作出了停止对初中毕业生中特长生加分的政策,随即颁布通知决定,自2009年起,停止对初中毕业生中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学科类特长生加分。一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朱永新指出文理分科降低了民族的整体素质,导致了我国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也是诺贝尔奖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求废止文理分科。
特长生加分制度设立的初衷是为了鼓励学生培养特长,践行素质教育的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分数决定一切”的教育评定标准之下,以加分来促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设想就有待商讨。依照笔者看来,此项制度的实质是“以应试的手段来促进素质教育”,其落脚点和生长的土壤本身就是应试教育,怎么能结出“素质教育”的果呢?
况且,一个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不可能是兴趣班里培养出来的,更不是强拉硬拽就能激发出来的。看着因为升学而被迫学习特长的孩子,难道您就不痛心吗?原本希望特长生加分制度来减轻学生负担,在现实的刺激之下,反倒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增加了家长们的“金钱负担”。诸多权贵还假借“特长生”之名,护送自己的孩子升学,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由此可见,特长生加分制度的素质教育改革在推行数载之后,早已陷入了“泥潭”,应当废止。
废除文理分科制度的初衷是什么,也是要践行素质教育的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即便分科废除了,就能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吗?学生们还是要参加考试选拔,还是要面对应试教育。其提议的实质还是“以应试的手段来促进素质教育”,恐怕也不会取得什么素质教育的实效。殊途同归的特长生加分制度弊端重重被取消了,废除文理分科又有什么改革的必要?倘若改革,还不是举着素质教育的大旗,干着应试教育的勾当。
退一步讲,以是否获得诺贝尔奖作为评定教育好坏的标准,就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思想精髓。以功利化的评定原则去指导教学,以缺乏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思想去指导素质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改革也必然陷入泥潭。
素质教育的论文每年都在级数增长,抓住素质的核心没有?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是通过怎样的途径选拔这样的人?这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问题,不可能通过“文理分科”、“注重特长”等方面的修修补补就能解决。
素质教育的改革要有所突破,就要从其根结——“招生考试评价体系”上下功夫,选拔素质教育所培养的人。公众希望“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们的教育却将“有专长却没分数”的孩子排出在选拔之列。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从另一个方面讲就是“机械化生产”,绝对不可能生产出艺术品来的。当年,沫若数学成绩个位数也被北大录取,成为一代大家。何以为人们津津乐道?公众认为当时的教育承认了一个人的“异禀”,没有埋没人才。这种“不拘一格选人才”,恐怕也是当前素质教育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