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很多人在初春时节总是懒洋洋的,哈欠连连。专家提醒,老年人“春困”可没那么简单,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
为什么春天会发生“春困”呢?人体自身具备调节抗寒的功能,冬季为了保持体温,皮下小血管经常处于收缩状态,汗腺、毛孔也都相对闭合,以防止过多的散热,这时,流经大脑和内脏器官的血液量增加,氧的供应增多,使人的精神显得兴奋,精力充沛。而到了春天,气温转暖,皮肤血管和毛孔相对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人的新陈代谢旺盛,从而使大脑组织血液和氧的供应相对减少,大脑组织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加之春光明媚的良好刺激和天长夜短的变化,体内自然产生出一种镇静和催眠作用,这便是“春困”和“春眠不觉晓”的道理。
专家指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天的自然睡眠时间大都减少,常常嗜睡可能是以下疾病的征兆,不可大意。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谢紊乱,血糖不能被机体充分利用,导致血糖升高,大量糖分随尿排出,引起体力下降,出现精神萎靡。特别是Ⅱ型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常常以餐前低血糖作为“首发表现”,这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延迟、餐后血糖升高不同步有一定的关系,而这种低血糖反映在老年人身上就容易表现为嗜睡。同时,老年糖尿病人往往合并高黏血症及脑血管病变,致使脑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嗜睡。
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症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患者,由于血管壁弹性降低,流向大脑的血液量减少,致使大脑缺血缺氧,患者会通过打哈欠使胸腔内压力下降,从而使脑细胞的供血供氧能力得到改善。但这种改善是暂时的,频频打哈欠常预示发生缺血性脑中风的征兆,要引起注意并及时到医院检查。
“春困”是人的一种生理现象。即便是一些老年人单纯的“春困”,通过增加睡眠来克服春困,其实也没什么效果。春困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睡眠不足而是神经细胞不够兴奋。睡得过多反而会进一步降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使人越睡越困,更加精神不振。但是,春困并非是不能克服的。管主任告诉记者,“春困”的老年人员应该坚持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心脏的收缩功能,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同时要注意室内通风,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的空气。在饮食上要清淡一些,油腻的菜肴会增加内脏的负担,使血液更多地流向内脏,减少大脑的供血;还要多吃水果和果汁,水果中含有丰富的钾,钾的缺乏会使人感到软弱无力,影响注意力集中。还可以适当地刺激,比如困倦时可嗅嗅清凉油,也可听一些节奏感强的音乐,以此提高神经的兴奋度,冷水洗脸也是有效的方法。另外,穴位按摩也是可以有效消除春困的:每天早晚按摩太阳穴、风池、内关等穴位3到5分钟,也能有效消除“春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