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流失海外多年的中国被抢文物圆明园鼠兔首铜像,分别以1400万欧元被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卖出。之前,由中国近百人组成的律师团发起过追讨行动,中国在法留学生等各方也发起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并且他们邀请了《1860:圆明园大劫难》一书的作者,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塞前往声援。该书从亲历者的视角叙述了当年英法联军抢劫、火烧圆明园的这段暴行。
抢劫从10月7日开始
在法国,有不少纪实作者通过很多文章和著作,对圆明园大洗劫做了大量的记述和深入的评论。法国埃里松伯爵对法国人和英国人的抢掠方式加以比较:法国人毫无章法,甚至是一种无政府状态;而英国人则是有组织有安排,有条不紊。
“法国人堂而皇之地抢,而且都是单个行动。英国人比较有条理,他们能很快就明白应该怎么抢,而且干得很专业。他们都是整班行动,有些人还拿着口袋,都有士官指挥。有个难以置信,但又是千真万确的细节,就是那些士官都带着试金石。”欧洲人更多的是搜罗宝石和贵金属、金子和银子。军官们特别感兴趣的是有可能在巴黎和伦敦高价出手的“奇货”。而衣物、丝绸和皮货,还有各种首饰,对英军中的印度籍士兵最有吸引力,抢掠者对瓷器感兴趣的不多,况且那种东西易碎。有心垂顾稀世画卷的人就更少了。
关于当时掠夺者发疯般一涌而入的情形,埃里松也有描述,他说:“10月7日下午三、四点钟,突然一声军号响,他们控制不住地你拥我挤,推开站岗的哨兵,随后立即开始去拿各自中意的东西。就这样,英国人、法国人、军官、士兵,个个拼命地往圆明园里冲……
“面对那奇特的景象,我真是大开眼界,忘都忘不了。人头攒动,肤色不一,类型各异;那是世界人种的大杂烩,他们一窝蜂地向大堆大堆的金银财宝扑去;他们用世界上各种语言喊叫着。时不时有人呼叫:‘救火!’人们慌忙赶过去,东西掉得满地都是,火舌舔噬着宫殿的豪华内壁,大家用丝绸、绸缎床垫和皮货压息火焰,那真是一场印度大麻吸食者的幻梦”。夜幕降临时,埃里松才回到营房。他遇见一些士兵,个个都满载着战利品,从银质锅到天体望远镜,还有六分仪,五花八门。
埃里松还写道,炮兵有方便条件,可以把他们的战利品藏在炮弹箱里,放在马匹拉的军需车里。
简直是梦魇的一夜……
变本加厉抢劫48小时
保罗·瓦兰是孟托邦任命的法方在战利品委员会的代表,让我们听听保罗·瓦兰的叙述:“不需要再去描绘那些宫殿里面的东西,形容那些物质的和艺术的珍品已感词穷,这是《一千零一夜》中的场景。法军把圆明园的东西往外搬,但只是部分地搬,与英军必然采用的搬法非常不同。他们的习惯是无论在哪儿,只要他们能做到就全部搬走,他们拿到的财宝还不到他们可占有的十分之一。”
保罗·瓦兰的辩解,全部都是为了消除犯罪感和开脱罪责。工程兵上尉贝齐亚的日记叙述了这样一件事:“将近半夜,军中一个有身份的人牵着几匹骡子进了皇宫,把在未搜索到的地方偷的物品往骡背上放,有人算了算说那人甚至搬了两趟。有人提到,一些军衔相当高的人可能为此失窃事件开了方便之门”。贝齐亚上尉提到的那位“军中有身份”的人是谁?所有的目光都盯着保罗·瓦兰上校。
阿尔芒·吕西对他积极参与对圆明园的掠夺毫不隐讳。他一看见圆明园就开始赞叹:“我为我看到的东西而震惊、瞠目、惊呆!两天中,我在值三千万法郎的绫罗绸缎、金银首饰、瓷器、青铜器、雕像中总之是在珍宝财富中倘佯!”
阿尔芒·吕西陪同孟托邦将军进入御座宝殿,他无所顾忌地拿了“几枚中国砚台,也就是御用墨宝”,并和另一个英军翻译官共同瓜分了一本用朱笔批写的文书,那是皇帝的亲笔批示。后来他将此物丢失!他居然恬不知耻地说:“总之,每个人都弄到自己的一小份东西,可惜事情来得那么突然,谁都没能拿得更多一些”。
经过两天的抢劫,“法国人的军营看上去像个巨大的旧货铺”。保罗·瓦兰描写道:“……法军营地帐里帐外堆满各式各样的珍稀物品,气恼时,就把那些带不走的东西砸碎、撕烂或者弄脏。各处都是些豪华家具、丝绸,以及皇帝嫔妃们的那些以金丝线绣的裙袍,至于银子,多得几乎不屑一顾,因为那东西份量太重。拿价值四百八十法郎的一块金条去换几瓶烧酒或者苦艾酒,这样做的士兵不止一个两个”。
强迫中国农民替入侵者背财宝
掠夺的赃物到底有多少,阿尔芒·吕西提供了一个概念。“我们没有带车子来,但是三百多辆车装的全是战利品”。有些士兵甚至强迫可怜的农民来为他们背东西,“然后用手牵着这些‘运输工具’身后的附属物(中国人后脑勺上的长辫子!)。这些士兵还得意忘形地嘲笑那些把什么都背在自己身上的战友”。伴随着上述画面的还有这样的文字说明:“沙文搬家公司及其合伙人”。不敢恭维的幽默!
巴赞库也有这样的叙述,很多中国人“为穷困所迫或受金钱诱惑,完全像牲畜一样扛着那些沉重的行李包跟我们走”。随军新教神甫朱雅出于天主教道义情感,哀叹道:“那些可怜的中国人为了一块剩面包或者一块饼干,就让士兵把自己的发辫系在他们的衣扣上”。此外,保罗·德拉格朗热中尉以另一种笔调写出他在圆明园大掠夺之后的伤感情绪:“我们撤出那些被蹂躏、践踏、掠夺的宫殿,心里充满凄凉感,好好的珍品,好好的瑰宝,那么快那么突然就成了一堆垃圾”。
最后,让我们听听贝齐亚上尉是怎么说的吧,“10月9日,我们终于撤离了劫掠现场,身后留下一片废墟和大火,这悲惨的战争一幕无论如何是遮掩不了的,它使军队失去了尊严,使一些人失去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