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清明时节,万物复苏,气候回暖,植物返青。整个世界一派生机盎然,人们户外活动激增,踏青游春,不亦乐乎。但就清明节来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总是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由于这一节日来源于介子推与重耳的性情相交的传说,由此也变成了祭祀先人、追思先烈、缅怀故人、承接传统的特别日子。
时值清明,沉闷之余,不妨戏说《清明》诗,开心一刻也好。据传,唐时杜牧清明节出游,身处如蚁游人之中,感触烟雨如画情景,面对清明节这一天的时节、祭祀、出游、聚餐等习俗,乘酒后余兴写就了一首《清明》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路上行人似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之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中。”回府后拿给老师看,老师说:“太过繁冗。”杜牧沉思片刻,提笔每句去除一字吟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再次请教老师,老师颔首称赞:“有些看头,还需提炼。”随即品评道:“清明乃时节,重复。行人必在路上,重复。第三句已是问句,何须借问。谁指不行?何须牧童。改为五言为好。”随提笔每句删去两字改成“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杜牧喜道:“还是老师高明!”试想,能否再简单点,四言?三言?两言可行?大家不妨试试。
伙伴们,看完了以上故事,你是否也会做诗了?要想长知识,就多看书好了,要想长本事,就请动动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