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5月3日讯 八五四农场迎西小区有个“茹茹食杂店”。张三香从1993年开始经营这个小店,至今已有16个年头,食杂店面积由刚开始的20平方米到现在的两个分店,共100多平方米,由单一的食品经营到多种经营,安置下岗工人两名,正是凭借着她以“诚信经营、薄利多销”作为自己的经营理念,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993年,张三香从基建公司自愿下岗开起了食杂店。刚开始由于缺少资金,经营品种很少,只卖一些小食品,一天的营业额只有几十元,连各项规费都挣不出来,但是她没有退缩,心想别人能做到的事,她一样能做到。憋着这股劲,张三香边干边总结经验,什么样的货受顾客欢迎,什么样的货物美价廉,什么样的货容易过期,她都认真总结,精心筹划。按照童叟无欺、买卖公平的传统理念,无论是年老的还是年小的顾客、无论是老顾客还是新顾客,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她全都一样对待,所有的货物都是最低价格。每当张三香请一些常客看秤的时候,他们都放心地说:“咳,我们就是冲着你的实在来的,不用看!”零售的同时,张三香还搞起了定点批发,她承诺一定提供质量好、价格优惠的菜,有时客户没有时间来取货,她就自己辛苦点把货送过去,时间久了,双方都取得了较好的信誉度,张三香的销售额大幅增长,信心也更足了。
正是那句老话:众人拾柴火焰高。开店16年,一些老顾客也与她保持了十多年的供需关系,有的老顾客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越来越弱,每次离开时张三香都把他们搀下台阶,甚至拎着货帮他们送回家,有的老人腿脚不便或天冷不爱出门,打个电话她就把他们需要的货物送到家里去,遇上店里人手少忙不开的时候她宁可自己吃不上饭、耽误卖货也要及时把老人急需的物品送过去。
都说做生意的人唯利是图,可在张三香看来,不管做任何事情、任何事业都要事先做人。
经常有顾客把钱包、拎包落在食杂店里,不管过多长时间来找,张三香都完璧奉还。一次一位外地来做粮食生意的老板将一个黑皮包落在了店里,她也没打开看只是给好好地保管了起来。三天以后这位老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店里询问,张三香立刻拿出皮包递到他的手上,他顺口问道:“你知道里面是什么吗?”张三香说“我没看”。他拉开皮包拉锁说:你看“这是我从银行刚提出来的货款,好几万呢!”还有一次虎林的一位出租车司机把手机落在了店里,一个星期以后他试探着来店里打听,他十分意外,也十分感激,悄悄地跑到外面买了一条大鲤鱼送回来,不等张三香推辞放下鱼就走了。像这样的事每年都有十来次。
有的人说同行是冤家,而张三香认为车多不碍路,只要各家商店都同质同价,讲究信誉,每店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需要。年前同为蔬菜水果的商店出现过相互比拼甚至闹矛盾纠纷的现象,有的店主对她卖货的价格低也提出过质疑,认为是抢了别人的生意。张三香就针对前几年场部的一些老年人天天去林业局市场买菜的事对他们说:我觉得看着那么多人每天路过自己的店去很远的林业局买菜心里不是滋味,尽管薄利多销看起来短期效益不好,但薄利必竟也是有利呀,如果我们把蔬菜水果的价格降下来,把那些流失的顾客都拉回来,既给自己带来了长久的利润回报,也给顾客带来了方便,何乐而不为呢!慢慢地张三香的观点得到了同行们的赞同,他们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事也多了起来,上货时经常打电话与他们联系搭伴同行,有的时候谁家缺人手就互相帮忙把货捎回来。店与店之间也经常串货、互相帮助解决积压果菜等等,建立很好的友情,形成了友爱、和谐的经营环境。
这些年,张三香的食杂店生意越来越红火,名声也越来越响,项目增加了,进货量大了,原来的小店已经跟不上顾客的需求,店里经常挤得满满的,2004年她又盘下了一个90多平方米的门市房,取名为“三香果菜店”,一个专门卖小食品,一个专门卖水果、蔬菜,同时还安置了两名下岗工人,随着店面规模的扩大,效益也一年比一年好,这两年每个月的营业额都上万元,年利润达到三、四万元,年上缴税款6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