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日前向社会公布了10省区市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调查结果。审计调查发现,财政支农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普遍存在,10省区市财政和有关主管部门违规使用资金26.93亿元,其中用于建房买车5837.4万元;不规范管理资金45.75亿元;配套资金不到位65.97亿元。
这一审计公告,被媒体重点拎出来的是“5837万支农款被用于建房买车”——“支农”变成了“支官”,财政资金就这样被挤占挪用。事实上,这充其量只是支农资金被挤占挪用和违规滞留现象的冰山一角而已。真正让农民得到最大实惠的支农资金,实在是太少了,民愤一直很大。那些违规使用支农款的责任人,必须严格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受到惩处。
温总理今年两会后会见中外记者时说,广大中国农村无论增加多少投资也不多;可是,就目前这点非常有限的支农投资,大概也只能发挥一两成的效用。审计署对支农资金的审计结果,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从中央“一号文件”到地方建房买车的政策执行“肠梗阻”,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的执行变异。
按理说,支农资金最不该侵占,因为广大农村确实太需要政府财政支持了;可实际上呢,由于农民最为弱势也最好欺负,支农资金必然少不了要被“雁过拔毛”。支农资金被大面积违规使用,充分说明这不只是一个“少数官员”利欲熏心或者丧失良知的问题,这更是一种制度监管的巨大漏洞。当然,我们还有审计署的审计监督,但这毕竟只是一种事后监督,而且揭露问题与解决问题极其不成比例。
毋庸讳言,最关心支农资金的应该是农民,因为那是属于他们的钱;可是,你随便找个农民问问,谁能答得出来分到他们地方的支农资金有多少钱,有哪些具体项目?不仅农民不知道,咱们谁也不知道。支农资金的划拨和使用一直是在一个非常隐秘的自上而下机制里运转,是从文件到文件,从账户到账户,其间细节和过程是不对外公开的。
对农民而言,获得支持当然是好事;拿不到支持也没什么好抱怨的,只以为是国家支持就这么多,哪晓得都被官员挪用去建房买车了呢?而在地方政府和官员的角度,既然支农资金纯粹是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运转,只上知己知,下不知外亦不知,被审计署盯上并曝光又是绝对的小概率事件,而且大家都这么干,自然法不责众,又有什么好谨小慎微的呢?
灵魂的黑暗面最容易在黑暗的地带表露无疑,所以一个人在陌生人社会与在熟人社会可能表现迥异;同样,巨额的支农资金倘若始终是在封闭的管道中运行,必然会增加更多被“雁过拔毛”的机会与可能。事先告诉农民他们能以怎样的方式得到多少支农资金,让农民对地方政府发放支农资金形成强力监督,这对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非常有必要。要不然,既是静悄悄地支农,当然也会静悄悄地建房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