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0月15日讯 现在我们经常看到家长和孩子的关系紧张,我们也经常听到家长们在报怨孩子们一代不如一代,原因何在呢?我认为首先是家长们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看;其次是家长们把自己与孩子的关系看得太重了。不是说孩子没有缺点,也不是要求我们家长要去当教育学家,而是应该找好各自的位置。
有这样一个孩子,初一期末考试成绩是数学21分,语文23分,英语17分。这还是家长再给孩子请了一年的大学生家教之后的成绩。学校劝退,家长异常苦恼。
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位家长接受了一位老师的建议,改变了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从孩子的思想到精神状态入手,对孩子的学习进行了调整,孩子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孩子身上来看,他对语文学习开始感兴趣了,在老师的辅导下,语文有两次单元测验,孩子都考到了50分以上。孩子找到了自信,开始认真地学习语文了。从家长方面,这位家长也做了调整,首先做到了能够不只是单单地看待孩子的分数,而是把功夫下在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兴趣上。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学生能不能学好课堂知识,具备不具备出色的学习能力,不是家长逼出来的,也不是家长说出来的,更不是家长讽刺嘲笑挖苦出来的,而是训练和培养出来的。
什么是训练?什么是培养?这一定不是情绪的发泄,更不是一次次的打骂,特别是孩子到了青春期的阶段,我们就更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不顾及孩子的自尊心。
训练就是在一种行为习惯中,告诉他们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做得对的就一定要强化,要让他们知道这是对的。我们看到过杂技场上的猴子,驯兽师让它们演的时候,手里一定是拿着一些动物们喜欢吃的东西,做一个动作,喂一口吃的,直到表演完成。这才是训练。
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好比种一棵树,要让它成材,一定要经历浇水、除草这些过程,而不是只浇水不除草,也并不是所有的树在浇了水之后,第二天就一定能够长得粗壮,而是一定要经过一段非常长的时间,这中间就是耐心和等待。培养孩子也是一样,需要爱心、耐心和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