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鸡西市麻山区16个村几乎都有自己的学校,每个学校的学生从几人到几十人不等。学生不愿意学,老师不愿意教,辍学现象时有发生。三年后,撤点并校,16个村的学生全都到英林学校上学,上下学有班车接送,学生也可以在学校食宿,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失学的“小鸟”又回到了课堂。
现如今,英林学校在校生已达1800名,综合评比在全市44所中学中由过去的末位跃居全市中上游。今年中考,全校共有59名学生进入省级重点高中分数段。就像麻山区教育局局长李正生说的那样,“这些变化就发生在我眼皮儿底下。”
孩子回来了,中考成绩上来了,老师干劲提高了,这在鸡西市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是什么原因促使麻山的教育焕发勃勃生机?
李正生给记者说了一个新名词——麻山教育现象。他说:“自从撤点并校后,教育部门进行了有效的资源整合,这包括教师力量的增加,资金的流向与投入,出现了中、小、幼教育体系完备、设施齐全、教学争先的‘麻山教育现象’。”
除了要求老师平时多掌握孩子的动态,还要定时进行家访。每到假期,学校更是把家长都邀到学校来开座谈会,让家长直观地了解学校,看孩子的成长环境,看孩子的学习过程,看学校的发展变化,看学校的教育成果,所有家长都感到把孩子放到这样的一所学校非常放心。麻山区是农业区,学生主要来自农村,作好农村孩子家长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近几年,区里投资2000万元,使学校在教学质量、师资力量、软硬件设施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的学校食堂、与大连雅禾教育机构和北京金色摇篮达成了联合办学协议的明德幼儿教学楼等场所一应俱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由于农村孩子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自制力要比城市里的孩子差,这就使得农村的教师要比城市的教师付出更多的辛苦和汗水,看到农村老师的教学艰苦,我这个从市里调来的校长,真正感受到这句话的伟大。”英林学校的校长王春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