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月28日讯 室外是寒冷的严冬,可滴道河乡王家村生态家园李廷德家的大棚里却郁郁葱葱,西芹、苦苣、贡菜,谁也不甘落后,争着抢着往上长。1月18日,记者来到他家采访时,夫妻俩正坐在跟大棚相连的居室里,悠然自得地看着电视。
“大棚里的暖气是集中供热,摸着烫手,温度上来了,苗自然也长得壮;卧室里是地热,温暖如春;就连做饭也是用生物质颗粒燃料,再也不愁烟熏火燎了,这生活呀一点也不比城里差。”享受着越来越幸福的生活,两口子的脸上溢满了幸福的笑容。
2009年,滴道河乡在位于王家村的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加工厂旁新上了台锅炉,用生物质颗粒做燃料,为生态家园两期的20家农户提供集中供热,李廷德家是首批受益者之一。
生产蔬菜的棚室和住房建在了一起,整洁的厨房里看不到一根植物的秸秆,干净的灶台上放着沼气灶具,大棚里新建的厕所与沼气池相连,通过导管,产生的清洁沼气被输送到厨房……跟李廷德家一样,应用新能源改变生活方式,居住在滴道河乡王家村生态家园(一期)的10户农民让周边的乡邻羡慕:“你看人家那生活的幸福指数。”
近年来,在促进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如何建设环境优美、生态优越、能源优化的新乡村,成为滴道河乡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他们紧紧抓住国家、省、市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力度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农村能源建设,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村卫生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有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村环境改善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针对每年秋收后,农村闲置大量的稻草、秸秆,既污染了环境又增加了火灾隐患的实际,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2006年,滴道河乡投资156万元,在王家村试点建设秸秆气化站工程,开始了农村新能源建设的有益尝试。当年一期工程就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了一处生火,家家做饭,300户村民受益。第二年,又筹集资金50万元,进行二期工程建设,新增用户200户。王家村村委会主任介绍说:这项工程不但方便了村民的生活,每年还可直接节煤千余吨,每户每年可节约能源费用近千元。
在此基础上,这个乡又投资200多万元,从上海购进设备,建设了生物质能固化成型燃料项目,将过去焚烧或遗弃的秸秆、稻壳、玉米芯及树叶、薪柴等吃干榨净,改善了农村环境,农民每户年可节约能源支出1000多元。为了推广节能环保项目,他们又投资25万元购进2台节能锅炉,每天使用生物质固化成型颗粒1.6吨,年可节省资金10万元。
2009年,这个乡投资300万元,在原来建设集中展示太阳能保温房、户用取暖型沼气池、户用多功能秸秆气化炉及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的“多位一体”生态家园的基础上,兴建了生态家园二期工程,连接温室的住宅变成了二层小楼。干净整洁、高产增效的生态家园成为滴道区新农村建设的亮丽风景。
农民的生产生活相继应用上了秸秆气化、沼气、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滴道河乡建设的一系列新能源点亮了这里农民的幸福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