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末,鸡西矿区文艺工作团改称鸡西市话剧团,相继排演了《以革命的名义》、《家》、《迎春花》、《杜鹃山》、《雷锋》、《南方来信》等大型话剧。期间,参加社教的18名团员在宁安县社教点还自编自演了话剧《贫下中农站起来》。
鸡西市话剧团的前身,是1949年7月成立的鸡西矿区文艺工作团,隶属于矿区党委宣传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该团排演了大型歌剧《钢筋铁骨》、《立功》和自编活报剧《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1952年7月,鸡西矿区文艺工作团缩编为27人的文工队,在人少任务重的情况下,提出“一专多能,博学专精”的要求,深入井口、车间、街道,用短小精悍、灵活多样的文艺形式,为矿区生产建设和职工生活服务。1953年,恢复建制后人员增至64人。1956年,进行售票演出尝试,演出话剧《雷雨》、《志愿军未婚妻》。1958年,大型话剧《红色标兵》参加全省文艺汇演获优秀剧目奖。1959年,排演的大型话剧《秋海棠》、《白鹭》、《野火春风斗古城》、《八一风暴》等,演遍东北3省铁路沿线。
文革开始后,市话剧团曾一度停止演出活动。1971年7月起连续排演《安源风雷》、《槐树庄》、《艳阳天》、《煤海朝阳》等大型话剧;粉碎“四人帮”后,市话剧团先后排演了大型活报剧《一举粉碎“四人帮”》等一批大型剧目。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市话剧团将苏联名剧《保尔·柯察金》搬上舞台后,又相继排演了《谁是强者》等一批大型话剧,并集体参加了省电视台录制的电视剧《笔墨春秋》的拍摄,大型话剧《将军的战场》被省文化厅选调,在哈尔滨观摩演出后,参加在长春市举行的“东北三省首届话剧调演”,受到专家、同行好评。1985年,参加录制了鸡西第一部电视剧《黑手》,大型话剧《十五的月亮》多项获奖;同年,成立黑龙江省艺术学校鸡西分校话剧校外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