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2月3日电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习俗,那就是:上车饺子下车面。
在北京工作的大儿子不可能、也没有条件“常回家看看”。这不,他忙中偷闲利用国庆节七天长假返回了远在边陲的家乡。
在家乡探亲访友住了四天,五号晚就要急匆匆地乘车离开难舍难分的亲人返回京城。
晚饭按照习俗,当然要吃饺子为儿子送行。于是我和老伴准备动手包饺子。二儿子说:“别包了,我到喜家德饺子馆买上几盘,那家饺子皮薄馅大,口味又好,什么馅的都有。这空闲的时间,大家多唠会儿嗑。”全家人都表示赞同。
那后来,自然是吃完香喷喷的饺子,高兴地送走了孩子。
大儿子走后,我对老伴说:“你记不记得1981年我公出时吃的那顿饺子。”
“记得,记得,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老伴回答道。
1981年入冬后不久,单位决定派我和另一位同志出差,去上海、温州等地采购全矿中小学所需的理化实验用品。临走那天,老伴也要让我吃上一顿饺子。
两个孩子听说吃饺子,高兴极了,也不贪玩了,就坐在炕上等着那过年过节才能吃上的饺子。
那时,买肉还要肉票,就是有肉票也要等过年过节才能供给。于是我托在商店工作的学生买了一瓶红烧肉罐头。须知那肉罐头也是凭票供应的。
买回肉罐头后,老伴切了一大棵白菜,和了一大盆饺馅,我和老伴包了两盖帘饺子。
热腾腾的饺子出锅了,两个还不太懂事的孩子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看着孩子吃的那高兴劲儿,我和老伴都不动筷了。为的是多剩点,留给孩子明早上学吃。
可短短几年过后,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粮票、布票不要了,那肉也早就敞开供应了。
如今,别说吃顿饺子,就是吃山珍海味也可随时买来。想想那时,亲朋好友外出,吃顿饺子可真不容易。
过去,上车饺子真叫人有些为难;而今,这上车的饺子就是普普通通的家常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