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鸡西市青年书法家王官平先生的中山王体书法作品,屡屡出现在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举办的各种展览活动中,奇特的文字,精美的线索,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中山王体书法以其独特的风格,在全国各种展览的大雅之堂上也占有一席之地,王官平先生就是全国书写中山王体的著名书家之一。
中山国,是我国古代北方白狄族所建立的诸侯小国。春秋时称“鲜虞”,战国时称中山。鲜虞的名字来源于鲜虞水,鲜虞水是发源于今五台山西南而流入滹沱河的清水河,这里曾是鲜虞族的最早发祥地。
中山国位于今河北省西南部,即石家庄一带,保定以南、以西,太行山麓以东地区,以正定为中心,面积“方五百里”。北于燕国接壤,东于齐国相邻,南为赵国腹地,西于晋国相邻。历七代,立国200多年。
中山国所处的年代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晚期(前530年—前296年),正值我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发展的大变革时期,群雄争霸,天下动荡。中山国作为诸侯小国,自春秋末年建国以来,先和晋国成为宿敌,后又和燕、赵、魏等国经常发生战争。曾先亡于楚(前510年—507年),又亡于魏(前407—388年),公元前307年至公元前300年,赵武灵王先后对中山国发动了五次战争,均遭到了顽强抵抗。后来他又联合齐、燕两国,历经四年的苦战(前300年—296年),三个“万乘大国”,才灭了一个“千乘小国”。中山国以其顽强的精神和独特的文化在中国古代史上书写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壮丽篇章。中山国虽二度复国,终因史不完续,简册散漫,《春秋》无传,《史记》不载,以至后世对中山国的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
中山国存世文字极少,1974年至1978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在平山县发掘出土了百余件青铜器,其中中山王三件器物上都刻有精美的长篇铭文。大鼎铭文469字,方壶铭文450字,圆壶铭文182字。铭文记载了中山国的历次重大事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中大鼎铭文仅次于毛公鼎(479字)而位列商周青铜器铭文亚军。
“中山三器”行文流畅,文字精美,风格独特,是中国古文字的精品奇葩。铭文为刻款,体现了华美的书写风格。铭文章法随势附形,排列整齐。
从书法上欣赏:铭文绮丽多姿,典雅飘逸。笔划一丝不苟,线条下垂,纤细劲秀,布局均匀。字型修长优美,重心偏上,体势秀逸,摇曳多姿,极富装饰趣味。文字排列参差错落,穿插自如。圆转流畅,灵动自然。是战国晚期金文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品。
从刀法上欣赏:镌刻技巧精熟,运刀如笔。线条刻划生动,多姿多彩。用刀的轻重起伏,得心应手。行刀节奏的快慢徐疾,灵活多变。单刀、双刀交替使用,提按分明。刀法曲直变化,方圆皆备。转折处衔接准确,变化丰富。契刻用单刀利刃,尖入尖出,更显爽利劲健。线条组合上追求粗细、轻重、虚实变化。横、竖等主笔粗、重、实,其它副笔细、轻、虚,这就使通篇文字产生了强烈的韵律感。
中山王铭文的迷人魅力倾倒了无数爱好者,众多书法家和篆刻家纷纷效仿,其中最著名的首推徐无闻先生,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专家和书法家。徐氏书写的中山王体书法作品,结构严谨,字形优美。线条挺劲,变化随意,小大由之,得心应手,潇洒自如。对于艺术资源的挖掘篆刻家也不甘落后,其中中山王体印章刻的最好的当数重庆李键,李氏严守规矩,契刻精美,风格鲜明,型神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