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鸡西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政策,计划今年征集1000个见习、服务岗位,提高大学生择业就业能力。截至5月8日,已征集文教、卫生、工业、农业、金融、保险等行业基层一线岗位1009个,涉及专业近50个。本月下旬,将面向社会统一发布。
在国际金融风暴袭来之际,此举如同一条巨型“渡轮”,搭载着大学生稳稳地驶向就业“黄金海岸”。
建基地强技能夯实就业根基
在鸡西,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有三。一是编制有限,机关、事业单位不可能超量“进补”;二是国企改制基本完成,大部分非公企业用不上、“养”不起大学生;三是大学生自身能力不强。
据预测,今年该市报到毕业生达2000人以上,未就业毕业生累计达3000人,大学生就业矛盾十分突出。
为此,鸡西市于4月22日实施了10项新举措,其中有大学生见习、服务期限计作工作年限;人事部门免费代理服务;积极挖掘机关、事业单位空编,根据工作需要,招录高校毕业生;事业单位招考,招聘大学生志愿者比例不低于20%;晋升中级以下职称不受指标限制;参加市以下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加10分,总成绩加3分;专科生可报考本科生岗位;专业对口、表现优秀的,经考核可直接聘任乡镇所属事业单位等。
大学生见习、服务期限为2年,计划连续开展5年。市政府设置了每年120万元的专项资金,为大学生提供生活补助。
为“招兵买马”留住“三支一扶”
这边大学生就业难,那边艰苦、边远地区人才短缺。革命老区鸡西市麻山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39名,仅7人有统招本科学历。其中,工作在一线专业技术岗位的只有2人。
国家“三支一扶”计划给鸡西送来了156名高校毕业生。鸡西在全省率先出台的《选拔聘用“三支一扶”毕业生进入事业单位工作暂行办法》规定,工作业绩特别突出的,通过考核可直接选聘到原服务单位;在边远地区、专业对口、服务单位有职位空缺需补充人员的,优先接收聘用;全市事业单位招考时,拿出不低于10%的比例招聘;专科生可报考本科需求岗位;参加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成绩加10分。
求贤若渴,不拘一格,大学生人才扎根基层热情高涨。3年来,麻山区招收“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31人。服务期满6人,择优聘用了5人。其中,哈医大毕业生张军强在全国作了事迹报告,现成为该区疾病防控领域的“领头羊”。
向“三支一扶”毕业生敞开大门,千方百计为边远地区“招兵买马”。省人事厅转发了鸡西市的《暂行办法》,供全省借鉴。
为腾出“舱位”“消肿瘦身”“带薪分流”
大学生要“进门”,就得有人先“出门”。
历史上,鸡西市曾经短短两年增编1798名。市政府提出,2005年人员编制零增长。通过深化乡镇改革、调整事业单位机构设置、规范事业单位职能,全市共减少(收回)各类编制979个。核编前置审核程序,将改制单位161名人员横向调剂划拨到近20个单位,每年减少财政经费支出245万元。仅原市经贸委101名机关在编人员,就缩编为50名。清退各区自用人员43名。
据统计,通过“消肿瘦身”,4年来,鸡西市人员编制累计负增长1877人,仅去年就减少财政支出4200万元。
鸡西市教育资源整合、教育均衡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和它“伴生”的,是近3600名富余人员。人事部门放开眼量,科学调剂,以“带薪分流”化解难题。
“带薪分流”,即保持事业单位分流人员编制性质和经费渠道不变,保留相关待遇,编制另册管理,重新安置。该市明确政策,将867名年富力强的教职工分流到社区、煤矿收费等事业单位。同时,将228名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分流”到村、社区、农村合作医疗站等单位。这些人素质较高,在新岗位大有作为,为社会大大降低了岗位竞争压力。省人事厅充分认可,下发文件推广鸡西的做法。
政府“消肿瘦身”、“带薪分流”,未雨绸缪之举,为今天大学生乘坐的就业“渡轮”腾空了“舱位”,为大学生就业打通了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