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实"的街头守望者
黄鹂路,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一条背街小道,一边连着东湖路,一边连着中北路。来自湖北红安县华河镇的汪绪龙和金世庆,每天都坐在这条小道的一处栏杆外。
"扛家具、背电器、打墙、铺砖,只要不是违法的事,我们都可以做。"40多岁的汪绪龙看上去很精明,只要有人上前问话,他就会很快凑上前去揽活。与他们坐在一起的还有七八个人,沿着栏杆坐成一排。"最多的时候,这里要坐二三十人。"汪绪龙告诉半月谈记者,只要不下雨,每天他都会早早过来,像上班族一样,忠实地守在这里。"有时候运气好,一天可以做个上百块钱的活,有时候运气差点儿,一连五六天找不到一件事情做。"
穿行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到处可以看到这样"守地摊"的人,常年坚守在这个城市的一隅,有活的时候就去做,没活的时候闲聊坐等,或凑一块儿打打扑克牌。"去年上半年活很多,但是下半年突然就没有多少事情可做了,金融危机对我们也有很大的影响。"汪绪龙笑着说,"光靠家里那三四亩地肯定不行,要供两个孩子读书,就必须出来找事做。像我们这样年纪大又没有技术的人,进不了工厂,只能在街上守点零工。"
2月15日中午,武汉气温骤降10℃,还下起了毛毛细雨,汪绪龙他们坐在街头瑟瑟发抖:"刚才搬东西的时候出了一身汗,里面的衣服现在还是湿的。"有人过来喊了一句:"抬个东西!""守望者"一哄而上,将来人围住。"抬麻将机,去两个人就行。"来人点走两个人,其他人只得悻悻坐回原处,与记者继续闲聊,还不断念叨:"麻将机太沉,两个人哪抬得动啊!"
又有一辆车停下来招呼人去干活,汪绪龙和金世庆都迅速跑上前去,结果汪绪龙抢先钻进车里。金世庆摇摇头回来坐下,对记者说:"我们也要眼疾脚快,谁抢在前面谁的活就多。"他患有严重的支气管炎,太重的体力活不能干,所以能揽上的活更少:"正月十八就过来了,几天时间只揽到一件活,给人打了一天瓷砖挣了100元钱,今天还没有开张哩。"
尴尬的"不惑之年"
与汪绪龙、金世庆并排坐在一起的这些"守摊者",年龄基本上都在45岁左右。"40多岁,在家闲着,嫌年轻;出来工作,又嫌老了。"汪绪龙对记者说,过去他曾是"有手艺"的人,打席子、箍箩筐、编竹篮都在行,但如今篾匠在乡下已经没有了市场,"来武汉这几年,工厂和劳务市场都跑过,也一直没找到工作,人家一看我这张脸就说'超龄'了"。
打零工难免受伤。黄鹂路有一位叫王开富的"守摊者",去年底帮人搬运时,脚被钢筋戳伤,当时没当回事,后来伤处发炎化脓,躺在屋里不能出来干活,过年都没有回老家。金世庆说,前几天打瓷砖时,手被瓷砖划破一道几厘米长的口子,当时也就是弄点烟丝一撒,止住血后继续干活,"我没有多少钱,在城里看不起病,一般的小伤小病熬一熬就过去了。"
有时还会遭遇另一种无奈。金世庆说,去年10月,他们几个人被一个做电力工程的老板请去拉电线。连干四五天,活做完了,老板却不见了,打手机也停机了,1000多元工钱到现在一分钱未得,很气愤却又无可奈何,找谁都没办法解决。
没有固定职业,也没有固定工作地点,汪绪龙和金世庆们算不上是1.3亿农民工的主流,放到十几年前,他们可能会被当成"盲流",被城市管理者们四处追赶甚至收容遣送。"前些年我们就像是这个城市里的'狗皮膏药',谁见了都烦,走在路上被人撞了还要挨几句骂,现在城里人对我们客气一些了。"汪绪龙承认。
牛年春节转眼就已过,当2000多万返乡农民工重返城里,又有多少人会加入这些"都市守望者"的行列?在武汉市为返乡农民工举办的一场又一场专场招聘会上,半月谈记者看到了太多充满期待却又无比徬徨的身影。尤其40多岁的农民工,前来应聘时得到用人单位的答复往往是"年龄太大"。很多"第一代"农民工表示,在外打工十几年,早已习惯了城里的生活,而且田地也交给他人耕种了,"回是回不去了"。
执著的"城市流民"
黄鹂路一带的"守摊"农民工大多住在岳家嘴立交桥附近。汪绪龙、金世庆与另外一人合租一个2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面除了床什么也没有。中午,有活干的时候他们会在外面的小摊上吃一顿热干面或者包子之类。"小摊的老板见我们人多又常去吃,2.5元一碗的热干面只收2元。"金世庆说。
"不管怎样,没有技术,一年能往家带回几千、万把块钱就已经很满足了。"金世庆们对生活没有过多奢求。与这些"守摊者""身在城门心在乡"的心态不同,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则选择坚定地"漂"在城市。
2月15日下午,武汉市徐东人力资源市场,一位姓汤的姑娘告诉记者,她原来在深圳一家木地板厂做质检员,去年底那边不好做了,便从深圳回来过年。"正月十六我就和同伴从孝感来了武汉,跑了好多家酒店、超市,还去了人力资源市场,总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般每月600多元的工钱,有的包吃不包住,有的包住不包吃,算下来攒不了几个钱,所以还是打算再找一找。""实在找不着怎么办?"小汤和她的同伴笑道:"那就回去种田咯。"随即又说:"那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初中毕业后她们就出来打工了,城市里有她们对未来所有的梦想。
一时找不到工作,这两个20岁上下的姑娘只能租住在一家私人旅馆:"30元一天,虽然条件很差,也很不安全,但我们身上没有多少钱,只能先住着,等找到工作了再搬出来。"在她们身边有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商城"销品茂",情人节过后的那个星期天,流光溢彩的服饰、香飘四方的美食把商场装点得热闹非常,但小汤和她的同伴只能匆匆而过,跳上公共汽车去下一个地方寻找招聘信息。但透过车窗玻璃,记者分明看到了她们对这个现代化大都市的羡慕与期待。(记者皮曙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