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收藏家杨铨50年前捐赠5542件藏品轰动海内外,藏品精华近日与市民见面
杨铨
景德镇窑黄地开窗粉彩花鸟纹瓶
成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骨干收藏
50年前,一位来自香港的私人收藏家,将自己花费毕生心血收集的5500余件珍贵文物悉数捐献给国家,分藏入广东、广西的三家博物馆,轰动海内外。13日起,广州博物馆史上最慷慨的捐赠者之一杨铨捐出的这批文物中的130余件精华,在广州陈家祠与观众见面。
“杨铨先生的这批捐赠,成为我们建馆之初的一批骨干收藏。”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馆长李卓祺向记者表示。
李卓祺介绍,杨铨捐赠给广州市人民政府的文物总数为5542件(套),其中由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接收编藏的有:古陶瓷3390件、铜器231件、玉器184件、竹雕224件、木雕26件、古墨620件以及一批文物资料图书。这对于1959年刚刚建馆,急需充实藏品的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此外,书画796件由广州美术馆保管,另外部分文物则捐献给了新建馆的广西桂林博物馆。
杨铨捐赠的文物首推陶瓷为最大宗,其涵盖的年代从新时期晚期的彩陶到明清的瓷器,下及民国初年的“洪宪瓷”,产地和出土地遍及大江南北,包括了中国陶瓷史上南青北白的许多名窑。其中极富广东地方特色的石湾艺术陶瓷就达300多件,以此作为基底,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多年来不断收集,这一门类的藏品目前已达3000多件,位居全国之首,成为独树一帜的代表性馆藏。
捐赠中另一大项是铜镜。年代由战国到明代,以战国两汉的镜最为精彩,六朝、唐镜亦有精品。其中一件约战国时期的五山纹镜,更是至今未在两广地区出土的珍稀品。
李卓祺说,目前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已经是广州市属各博物馆中藏品数最丰富的馆,其中很大一把助力,来自50年前的这批杨铨捐赠。
清康熙养性殿彩墨
战国时期四山镜
清末石湾窑棕色釉猫
痛心文物外流
家藏文物全部无偿捐赠国家
杨铨捐赠的这批文物究竟价值几何,李卓祺表示已经难以估算,毕竟“国宝无价”。同时,这一举动的豪迈气魄和赤字情怀,就更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了。
杨铨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建馆以来文物捐赠的第一人,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创下了惊人的纪录,捐赠数量甚至超过了已经被树碑立传纪念的多位著名捐赠人士的总和。但一位平生视文物为密友,为知音,为之投入了毕生心血和积蓄的大藏家,怎会做出如此的举动?
杨铨祖籍广东省鹤山县(今鹤山市)共和镇大凹村,由于早年在香港太古洋行的工作经历,对中国传统文物渐渐情有独钟,并历练成为个中高手。成为洋行高级职员之后,随着收入的丰盈,收藏也日增,成为香港收藏界的大名家。
但动荡的时局让杨铨对自己收藏的文物忧心忡忡。在日本占领香港时期,他便曾为隐藏它们费尽心思,所幸安然无恙。同时多年来他亲眼目睹祖国文物在香港饱受盗卖外流,大量珍贵文化遗产散失海外,十分痛心。因此当1938年移居香港的郭沫若应邀参观他的收藏时,杨铨就表示,如果将来有一个可靠的政府,愿将自己历年所藏悉数捐赠,与众共赏。
新中国成立后,杨铨多次回内地参观旅行。1958年他应广州市长朱光之邀,到内地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国内的全新气象令他激动不已,回港后即致函广州市人民政府,决心将家藏文物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
文化部特颁杨铨“热爱祖国”奖
从1959年到1964年,杨铨将自己40年收藏的全部文物,分八批无偿捐献给国家,没有留一件给自己的子女。
李卓祺透露,由于杨铨在收藏界的赫赫名声,之前曾有不少收藏机构与他接触,希望获得他出的文物。其中一家英国著名博物馆,更是许下了高价收藏的承诺。但杨铨均不为所动。因此捐赠消息传出,藏界轰动。为此他的故友郭沫若专门题写了颂词给他,而文化部也特颁他“热爱祖国”奖,他还作为特邀嘉宾,赴北京参加了1959年的建国十周年大典。
记者了解到,本次《盛德宜扬——纪念杨铨先生捐献文物五十周年珍品展》分两个展厅展出文物130件(套)。聚贤堂主要展出青瓷、青花瓷、黑白瓷、民国彩瓷以及陶器,其中既有陶瓷界以及史学界近年关注较多的洪宪瓷,又有出自名家之手、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石湾陶器;中西展厅主要展出铜镜、玉器、古墨和竹雕等。这批展品跨越的历史年代有商代晚期、战国、汉代、唐、宋、明、清、民国以及近代,不少文物是首次展出,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此外博物馆还精选了350件(套)文物汇编出版《馆藏杨铨先生捐献文物精品珍藏手本》,并举办纪念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