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政府网消息,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的意见》等三个文件。《关于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县(市、区、旗)党委书记、县(市、区、旗)长一般每月安排一天时间接待群众来访,信访问题突出的地方要适当增加接访次数。
中央这个规定很有必要。“郡县治,则天下治;郡县安,则天下安。”在实际生活中,与百姓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县这一级,而因诸多矛盾和问题的产生,让群众意见最大的往往也是县这一级。作为县委书记、县长,可能平时与老百姓经常见面,但是与老百姓经常见面不一定就深入到老百姓,了解老百姓有什么困难。每月安排一次接访,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与老百姓沟通的渠道,让老百姓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能够减少环节,是非常必要的。
去年,全国各地开展的县(市、区)委书记“大接访”活动,主要领导带头深入群众,亲自接待群众来访,努力畅通民意诉求的渠道,最大限度地化解影响和谐稳定的因素,受到了百姓的欢迎和舆论的肯定。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次大接访,就是一次民怨大疏通。大接访能够有效化解各类矛盾,但群众所希望的大接访放不是一时,而是永远。“大接访”后怎么办?这次中办、国办下发的《意见》,要求县委书记、县长每月安排一天时间接访,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样安排,也是出于解决重点难题考虑的。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彻底消弭社会矛盾,在社会剧烈转型的当代中国,由于快速的社会变迁,社会矛盾也会大量出现。近年来,各地相继出现的一些不稳定现象和群体事件,固然有这样那样的客观原因,但从根上说,还是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与群众的沟通渠道出了问题,民众的诉求遭冷落,矛盾积少成多,导致不稳定事件发生,每个事件过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在这种情况下,中央要求县委书记、县长每月安排一次接访,不在于设计什么形式,而意在强调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强化服务观念,主动走近民众,在一个敞开的公共权力空间,倾听民间疾苦,解决百姓难题,维护群众利益。
其实,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也是很好地关注民生、倾听民意、了解民情的过程,是一种实在而有效的调研活动。这种方式,更深层的意图还在于它为民众提供了合适的利益表达渠道。在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让民众以恰当的形式诉说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要求,政府及时吸收民意,满足民众合理要求,维护好群众利益,让社会矛盾消弭于政府倾听吸纳民意的过程之中,这才是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标志所在。
好的办法需要得到很好地落实。在落实过程中,笔者真心地希望更加注重细节。比如,要做到不躲不闪,不管是书记也好,县长也好,群众想见谁就见谁;比如,倾听群众真话实话不阻拦,让群众敞开思想,想说啥就说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比如,对群众反应的问题,一经查实,要追究相关部门的责任。并举一反三,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总之,要很好地利用每月一次的接访机会,真正找准民怨、民愤形成的根源,厘清思想上曾经有过的腐朽和错误,真正理解民是天地,民是父母,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违的深刻内涵。使我们的干部作风转变,扑倒身子为老百姓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