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主席全民大炼钢铁的号召下,鸡西从1958年下半年起,利用煤和铁矿的资源优势,掀起了大办钢铁的高潮。
那时8立方米的小高炉就算小洋炉,指导思想是先土后洋、先小后大,各厂矿先后办起了炼铁的小土炉、小高炉。1958年8月22日,滴道矿新建的8立方米的东风一号高炉正式投入生产,这是鸡西建成的第一座小高炉,市委领导和企业领导曾研究了在此发展钢铁联合企业的远景设想。接着在矿务局招待所设立了市钢铁指挥部,召开了向钢铁、机械大进军的万人誓师大会,关键时期,市委书记、市长和矿务局局长亲自出马加强钢铁生产办公室的领导。生铁生产的发展不仅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建设,而且对鸡西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仅1960年上半年统计,鸡西铁的总产量占全省重点炼钢和机械工业用铁的61.1%,满足了鸡西煤矿机械制造和配件维修用铁的80%,国家的重点企业鸡西煤机厂的生铁生产自给量占75%。全市工农业生产基本上没有因缺铁而影响生产,相反还极大推动了机械工业大发展:1958年前,鸡西只有一个国营煤矿机械厂和三个修理厂,各厂矿的小型修理车间和七八个手工业铁匠炉,常因缺铁少钢处于停工待料状态;由于三年生铁生产大发展,不仅满足了原来缺料问题,而且使原有的一些修理厂、修理车间变成修理制造厂,手工业铁匠炉也由单一的锻工变成铸、锻、车、钳等比较完善的小型机械厂。炼铁促进了炼焦大发展,使鸡西成为全省炼焦基地之一,耐火材料也从无到有,形成年产1.5万吨耐火砖的规模,用生铁为矿山生产310.5公里土铁路,解决了运铁开矿部分短途运输问题。全市协作制造了大小轧钢设备十多套,给鸡西发展钢铁工业创造了一个初步基础。
可以说,鸡西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钢铁工业的崛起,为后来钢铁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