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重庆市招生自考办公室的统计,今年重庆有上万名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其中有不少来自农村学校。记者调查发现,当前高职、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难,收入低”是农村学生弃考的重要原因之一。
站在投入产出的角度来分析,对于这些农村考生而言,放弃高考显然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既然他们对考入有“前途”更有“钱途”的好大学把握不大,进入前途不大却收费不菲的三流大学,不仅投入产出不成比例,高昂的学费本身更让他们的家庭难以承受,那么,选择同样没有前途的放弃高考,于是就成为一种苦涩的明智。
是的,这只能是一种“苦涩的明智”。如果不用考虑高昂学费的问题,我相信大多数的农村学生,依然会同意拥有一张即便三流的大学文凭也比没有要好。将“就业难、收入低”称为农村学生弃考的原因,本质上是说不通的;因为弃考只会让就业更难、收入更低,问题的关键仍在于教育成本的高昂超出了他们家庭“苦涩的明智”之底线。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人之所以弃考,无非还不是因为自己成绩不好,这又能怪谁呢?这样的质问看似有力,实则经不起推敲。农村学生在重点高校中的比例为何逐年下降?是因为他们都不刻苦吗?错,即使是那些选择放弃高考的学生,如果他们生在城市,就凭他们的学习刻苦度,他们也许能上一个不错的大学。统计资料说,城乡生活消费水平相差10年;可是,从国家投入到教学资源,从师资力量到硬件设施,城乡教育差距又何止是相差10年呢?
从幼儿园开始,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就没有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却必须面对同一张高考试卷,这样的竞争能称得上公平吗?至于那些特长加分,则似乎是专门给城市学生准备的。这样的城乡教育不公,其实太多了,农村学生仅靠个人的死读书、读死书,基本上已经不可能斗得过城市学生,各地的高考状元已经多年不见农村学生就是一个明证。
我们在思考弃考事件时,必须意识到,选择放弃高考即意味着自我关闭阶层上升通道。无论如何,高考在我们的社会,依然是实现阶层上升最有希望也最有可能的通道。选择放弃高考,即选择了固守自己的低等阶层生活,以及子女们将来的低层起点。一个让平民看不到上升通道的社会,绝不能说是健康的;要打开上升通道,重构底层民众的希望与信心,首先必须从改变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开始。遗憾的是,现有城乡教育巨大差距,不仅是长期积累下来的现实,更是近些年被各类教育改革举措不断加码的结果。
显然,高考作为实现阶层上升最有希望的通道,较之二三十年前,作用越发式微。当高考亦不再能成为平民上升通道,那么,我们的上升通道又会在哪里?白岩松在耶鲁大学演讲时,还能用自己从东北小城来到中央电视台的“上升”经历,来阐释与奥巴马式美国梦同样精彩的“中国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