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上海调查发现,在不少招聘会上,有一些企业拿着虚设的岗位信息“招而不聘”,参会学生称,有些招聘企业在作秀。(4月12日《新京报》)
在金融危机蔓延、待业人数激增的形势下,一些企业虚设岗位信息“招而不聘”,把原本庄重的“招聘会”办成了忽悠应聘者的“招聘秀”,无疑扰乱了正常的招聘秩序,损害了众多应聘者的利益,更伤了民众的心。
企业之所以作出招而不聘、劳而无功的举措,一是借招聘之名做宣传、打广告;二是“内定”人选后“走程序”,以掩人耳目,使“暗箱操作”合法化;三是一些人才市场为了夸大招聘规模,放任企业虚构岗位,实现招聘会主办方、企业的“双赢”;四是应付政府号召“走走形式”,同时赚取政府的部分补贴。对企业而言,如此虚晃一枪,不仅能宣传自我,而且还可分别从主办方、政府那里得到好处,何乐而不为。对主办单位及有关部门而言,举行了盛大的招聘会,为就业者提供了多少个就业岗位,显然工作扎实、“政绩卓著”,由此自然可以得到相关部门的褒奖或提携,达到以虚赚实、空手套白狼的目的。而在有关单位一手导演的“招聘秀”中,应聘者显然成了名副其实的“冤大头”,劳心伤神、浪费钱财不说,忙忙碌碌却最终无果,只能是打击了就业的信心,加重了心理负担。
当前,国内就业形势本来就很严峻,国家为了鼓励企业不裁员、多用工,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在今年“两会”召开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回答网友关于就业的问题时说:“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然而,一些企业在就业问题上却干起了欺上瞒下、牟取私利的勾当,折射出其社会责任的缺失和职业道德的沦丧,其行为不仅有违上级政策,更伤害了就业者的自尊,确实令人不齿。而相关人才市场的监管部门及政府有关管理部门,难道不该为招聘市场的忙而无序、劳而无功和一些企业的公然作秀担责吗?